草甘膦、吡虫啉、阿维菌素是我国农药的三大主流品种,这三大品种的每一次波动必定都是农药行业的热点。草甘膦有着数10亿美元的销售额,吡虫啉、阿维菌素的销售额也在几亿美元之上。它们有着庞大的产能,加上各自的优异性能,被称为目前我国最辉煌的农药毫不为过。
被誉为中国第一除草剂的草甘膦占整个除草剂市场用量的20%,占整个农药市场用量的13%。吡虫啉国外需求约2万吨/年,国内需求由2001年的500余吨增长至2012年的约8,000吨,预期未来吡虫啉的需求增速仍将保持在10%左右。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不包括甲维盐系列产品在内,阿维菌素至少占据中国杀虫剂市场近四成的份额,2008年阿维菌素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生物农药品种之一。这三大品种所能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自然令海内外农药企业垂涎欲滴。多年来,三大主流品种的市场一直为国内外企业关注,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然而,近几年这三大品种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膨胀,价格忽而升上高空忽而跌落谷底,形成一幕幕恶性竞争的悲剧。这三大品种的大起大落,使整个行业沉醉于近乎梦幻的市场行情中,也让人们沉思和惊醒。
一、从步履维艰到货紧价扬大逆转后的忧虑
对外出口不畅和对内产能过剩曾经导致我国农药三大主流品种的生产企业均徘徊在亏损边缘。以草甘膦为例,2008年草甘膦高空跌落后,在100多家取得登记的草甘膦企业中,只有7、8家还在生产,其余企业均已停产或拆除装置,几乎所有企业的利润都处于历史最低谷。经过长达4年的残酷洗牌后,我国草甘膦行业的整合正在逐步向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2012年下半年起草甘膦市场逐步回暖,价格一路上扬,这又催生了国内草甘膦的大规模投资热,大大小小的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不少大型厂家都有扩产计划,不少停产已久的草甘膦企业又重新生产,各地生产量的上涨锐不可挡。据资料显示,2014年投放到市场并产生影响的有和邦股份的5万吨产能,未来3年计划建设的产能有40万~50万吨,主要包括新安股份、乐山福华以及江苏、内蒙等地都有5万~10万吨的新建、扩建项目,到2008年底国内草甘膦总产能将超过100万吨。
华星化工市场部姚经理表示,从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希望今后草甘膦的产能扩张不要像2008年那样盲目,也希望竞争环境和行业规范能有所改观,不要恶性竞争。已经展开的环保核查让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环保核查对草甘膦行业是一个整顿,也是改善草甘膦当前产能过剩的一个手段。扬农化工销售部一位主管对记者说,产能过剩引发的恶性竞争,会拉低产品出口价格,造成大量有限资源的低价流失,甚至会引发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国内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会大受影响,也会让中国这个全球农药制造基地在国际市场名誉受损。江山股份、江苏好收成、江苏腾龙销售部经理一致担心:2014年草甘膦新增产能释放会如何?草甘膦产能的增长,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草甘膦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局面逐步得到有效缓解,过高的价格必然导致一些停产的中小企业蠢蠢欲动,利益的驱使必然会使盲目扩产的不利环境死灰复燃,进而导致草甘膦企业又陷入停产、扩产的死循环。看来,产能过剩会使再好的企业也“命悬一线”。
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是我国两大杀虫剂品种,由于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及以康宽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专利产品大肆刺激国内市场,而近些年农民对进口的高效、低毒、无公害新品种农药的需求与日俱增,致使高效、低毒国产杀虫剂吡虫啉和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企业步履维艰,今年以来情况更为严重。
据了解,目前国内吡虫啉登记企业有近60家,产能已超过2.5万吨/年,产量为1.2万~1.4万吨,而国内使用量一般年头在5,000吨左右,有近2/3的产量靠出口来消化。如果出口受阻,就会像一座大山压在生产企业身上。吡虫啉在国内继2008年火爆之后进入2009年的低迷期,由于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陷入低谷长达3年之久,企业连续亏损,直到2012年市场才回暖。青岛海利尔销售部一位经理坦言:“吡虫啉能量价齐升,得益于市场需求增加,其中种衣剂需求增加约1,000吨/年。另外,不少厂家因环保、搬迁等因素停产,产能骤降,供应量减少,才使价格合理回归。”“吡虫啉能有今天很不容易,希望产能不要再膨胀了!”江苏克胜集团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吡虫啉这个产品目前很脆弱,一是由于吡虫啉在国内无限制长期和大量使用,对害虫已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抗性;二是吡虫啉对蜜蜂等传粉昆虫有绝杀作用,在欧美部分国家已经作出了禁用或限制使用吡虫啉的规定;三是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他品种如噻虫嗪、噻虫胺的开发和使用,以及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等新型杀虫剂的不断涌现,冲击了吡虫啉产品的市场,给吡虫啉带来危机,这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阿维菌素也经历了从步履维艰到货紧价扬的大逆转。2007、2008年井喷式增长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销售价格迅速下滑,原药价格从高峰时的190万元/吨降至50万元/吨。虽然阿维菌素的需求量是在增加的,但产能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需求增加的速度,价格暴跌成了必然的结果。据了解,进入2012年,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不少中小企业被勒令停产,产能和产量双双下降,在市场库存被不断消化后,至2012年6月份涨幅已达40%以上。“市场上出现有生命力的产品,农药企业就会一哄而上,把它做烂,这已成了一个通病。”浙江钱江生化市场部一位经理忧心忡忡地说:“如果企业都盲目投产、扩产,产能过剩还会断送阿维菌素的生命。”对阿维菌素的前景,记者还采访了浙江升华拜克、江苏丰源生化、华北爱诺等企业,他们对阿维菌素市场回暖后都有一些担忧,一是由于阿维菌素的价格较低,农民使用过程中倾向于加大剂量,增加了抗性。据统计,目前抗性已增加到17~199倍。对阿维菌素的滥用,已人为地大大地缩短了其生命周期。二是跨国公司推出了一些农药新品种,大大挤压了阿维菌素在水稻上的优势市场。尤其是杜邦的康宽、拜耳的稻腾、先正达的福戈等品种的出现,极大地压缩了阿维菌素等国内相关产品的生存空间,因这些进口新品种防护时效较长,效果较好,成了我国稻农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首选药剂。三是近几年来我国水稻害虫并不严重,因台风不多,迁飞性害虫少,另外,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大都提前做好防护工作,使害虫暴发量减少,这在客观上减少了阿维菌素的用量。
二、对三大主流品种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草甘膦、吡虫啉、阿维菌素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缺陷,业内不少人士对此达成共识,相关人士也对三大主流品种未来如何应对当前局面给予了建议。
一是重视量化分析,避免盲目跟风。这三大类产品的企业产多产少、如何合理定价、如何实施营销策略,应该从具体的数据中寻求答案,切不可因一时的冲动盲目扩张产能。企业应从今年的产销数据中判断整个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而确定自身的区域市场和生产数量。
二是加强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国内这三大主流品种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因此,今后应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让大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不仅有助于扩大我国三大主流品种出口的话语权,在国际市场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同时也能够避免恶性竞争和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红太阳集团一位高管表示,未来农药企业发展趋势是不断通过兼并重组、调整产品结构布局做大做强的,农药企业未来将通过园区化布局,实现资源、资讯及时共享,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规则。我国草甘膦、吡虫啉、阿维菌素绝大部分产量用于出口,但是,企业的出口之路却一直不平坦。以草甘膦为例,由于具有成本优势,欧盟等地区和国家经常会以反倾销等理由将我国草甘膦企业诉至公堂,实质是地方保护主义和为我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因此,我国企业应对海外市场竞争,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迫不及待。新安化工、江苏好收成等草甘膦企业赢得欧盟反倾销诉讼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出口企业深入研究。
四是继续加大环保治理,有利于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草甘膦环保核查开启了先河,吡虫啉、阿维菌素行业也应该借鉴草甘膦环保核查的经验,适时开展环保核查。环保核查对草甘膦行业是一个整顿,也是改善草甘膦当前产能过剩的一个手段。通过环保核查,可以将那些技术水平落后、环保治理不达标的企业淘汰出局,让行业回到公平、有序的竞争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