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04-23 点击量:1284
    目前,西南地区油菜已陆续抽薹开花,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正处于蕾薹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入春以来,长江流域出现了低温、阴雨、寡照天气,造成油菜春季起身晚、发棵慢,生育期推迟5~7天。为夺取今年夏油丰收,必须抢抓农时,有效应对,推进科学抗灾。特提出油菜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一)及时清沟,增温降渍。今年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多,特别是近期雨量较大,要抓住天气放晴间隙,及时清理田间沟系,确保“三沟”畅通,做到耕层无暗渍,沟内无明水,预防渍害,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清沟的泥土培在油菜行兜边,提高油菜抗倒能力。
    (二)加强监测,防控病虫。初花期是油菜菌核病防治的重要关口,目前大部分地区油菜已进入蕾薹期,即将进入初花期,油菜长势旺,田间通风透光差,气温回升后容易暴发菌核病。各地要加强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在天气放晴后,及时防治菌核病。具体方法是每亩选用40%菌核净100~2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对水50公斤,在油菜初花期普遍防治一次,病斑明显的田块盛花期再防治一次。
    (三)控促结合,科学施肥。春季是油菜快速生长期,也是需肥高峰期,要根据苗情适时、适量追肥,生长旺盛的田块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适当追施磷钾肥。对长江下游地区长势较差和迟播的田块,每亩施用2~3公斤尿素和氯化钾5公斤,可增加分枝、花蕾、每角果籽粒数和千粒重。对施硼较少或未施硼的田块及早补施硼肥。针对今年油菜生育期推迟的情况,各地要在花期开展“一喷三防”。每亩施用量可按200克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多菌灵、50~100克速乐硼(有效硼含量≥20%)对水50公斤喷施。促进生长,防早衰、防菌核病、防高温逼熟。
    (四)适时收获,堆垛后熟。油稻及旱地油菜,农时季节相对较松。要在全田油菜八成植株呈枇杷黄时收割,并在地头或晒坝堆放5~7天,充分后熟后选晴好天气脱粒,以提高含油率。一次性机械收获的油菜要在角果完全枯黄后进行。为保油稻稻地区及时腾茬插秧,可在全田六成油菜呈枇杷黄时收割(比正常成熟提前2~3天),将油菜从植株中下部割倒,堆放在田边或晒场(角果层向上放置),并用薄膜覆盖3~4天后摊开晾晒,加速油菜后熟,提高千粒重和含油量。
 
(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
tag: |油菜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469.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