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越来越成为民企老总们猎才的一个共识。
接近年底。是各行业出成绩的时候,也是职场中人选择跳槽的密集时段。面对高薪和机遇,不少人开始思量起何去何从的“选择题”。相关人士肯定在仔细权衡各种因素,纠结在“跳”与“留”之间。最近,农药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原陶氏益农大中华区总裁杜晖跳槽到北京燕化永乐集团担任总裁。坊间说法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内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老总对人才更加重视,付出的薪酬甚至超过外企,一改以往保守的形象。高薪引才,民企老总当然希望:引进的人才在岗位上能超水平发挥。
有业内人士这样概括职业经理人:优秀职业经理人一般都是在大企业学习、成长,在相对中、小型企业实现自身价值,中小型企业是培养老板的沃土,大企业则是培育优秀职业经理人的田园。
2014年原诺普信副总经理高军从诺普信辞职,进军新型肥料领域,自己当起了老板。也有外企高管进入国内农化企业,原先正达作物解决方案总监罗余平跳到诺普信。其他岗位上,从外企跳槽的并不在少数。
杜晖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跳槽到燕化,主要是自己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参与战略决策的机会有限,中外企业由于规模及组织架构存在差异,造成风险控制代价大。如,流程复杂是以效率为代价的,批复时间周期长造成组织的大型项目启动滞后。
未来5~10年,在中国农化界将会出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企三足鼎立局面。相对体制灵活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可以选择理想平台,既能发挥个人潜质,又能给所服务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位曾在多家外企担任高管的老总告诉笔者,近几年,随着国内农化企业的发展,企业为吸引优秀职业经理人开出的筹码非常诱人,很多都超出了外企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说,民营企业推高了外企薪酬水平。
民营企业花大把银子,如何让职业经理人发挥最大作用,恐怕是这些企业老板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