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在黑龙江省是略高于高粱而居第三位的谷类作物,然而小麦病害发生有加重趋势,给粮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科学合理防控小麦病害,笔者特整理此文,以供农药经销商、植保统防统治专业队和农民参考。
一、小麦病害预报情况
据2011—2013年资料显示,根据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栽培等因素综合分析,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在黑龙江省植保网信息管理系统发布了《黑龙江省农作物主要生物灾害发生趋势预测及备春耕生产期间植保工作意见的通知》,预计小麦病害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小麦腥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根腐病将达到中等程度发生,局部地块小麦赤霉病会有发生。
二、小麦病害的识别
表1 小麦常发性病害的种类及其危害症状
病害名称 |
病害别名 |
传播因子 |
危害部位 |
危害症状 |
小麦腥黑穗病 |
黑疸、腥乌麦 |
种子、土壤、病残体、农家肥 |
主要为害穗部 |
病株矮小、分蘖增多。病穗色深,短而宽,且直立,颖壳略张开,露出部分病粒(菌瘿)。病粒短而粗呈灰黑色,内充满黑粉(厚垣孢子),外包有灰白色薄膜,挤压破碎后有腥臭气味 |
小麦散黑穗病 |
乌麦 |
种子 |
主要为害穗部 |
病株稍矮,抽穗略早,小穗呈畸形。病穗几乎全部充满黑粉,外包灰色膜易破裂,黑粉被风吹散后,整株仅剩光杆穗轴直立田间或仅残留穗上部少量种子 |
小麦根腐病 |
黑胚病、青死病 |
种子、土壤、 |
主要危害根部,严重时也危害叶片、麦穗和种子 |
幼苗受侵,芽鞘和病根及茎基部着生褐斑,表面有黑霉,幼苗倒伏,重者幼苗枯死。感病叶片初生长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斑,表面生有黑霉。叶鞘染病着生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云状斑块。病穗颖壳褐色,湿度大时长黑霉。病种子粒秕,重的胚部变黑 |
小麦赤霉病 |
红麦头、烂穗头、麦穗枯 |
种子、病残体、气流、风雨 |
主要危害穗部,也危害苗、茎基、秆 |
穗部染病,颖壳的合缝处开始出现粉红色胶状霉层(分生孢子),以后麦穗枯白,后期颖壳及麦芒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子囊壳)。该病流行时,麦田可见明显的红色麦穗 |
三、小麦病害发生原因分析
根据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对小麦病害发生趋势的预测,结合黑龙江省小麦种子检疫、耕作方式、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导致黑龙江省小麦病害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留麦种。小麦收获后,由于大多数粮农经过简单的晾晒、过风便自留翌年的麦种,病菌分别以厚垣孢子或菌丝潜伏在种子表面、小麦种胚中越冬,成为翌年的病菌侵染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种传病害的发生。
二是耕作粗放。深翻面积少,病残体未深埋或焚烧,田间菌源量大,甚至原茬、草荒地块越冬,为病菌越冬繁殖创造了生存环境。
三是未沤农肥。病菌以菌丝体在农家肥中越冬,未经腐熟的农家肥直接施入麦田,为病菌繁殖、扩散提供了媒介。
四是药剂单一。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民一直在运用拌种双、福美双等单剂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且拌种时药剂在麦种表面分布不均匀、质量差,以及用药量不足,致使病菌对部分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四、应对措施建议
鉴于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在近几年连续预测小麦腥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根腐病、小麦赤霉病会有发生,为防止小麦常发性病害进一步威胁小麦生产,笔者认为农药经销商、植保统防统治专业队及广大农民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控制措施
1 加强检疫。按照植物检疫操作规程繁育种子,及时进行产地调查和检疫,严禁调运、留用带病种子,以防传播蔓延扩散病害。
2 合理轮作。实行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小麦4年轮作,减轻发病。
3 选择抗病品种。小麦根腐病严重的小麦产区可选用龙幅麦16、克丰11、龙麦26、垦大6号、垦大8号,小麦赤霉病时常发生的小麦产区应选用龙幅麦16、龙麦26、垦大6号等抗病、耐病品种。
4 合理施肥。首先,将养分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均撒在地表,结合耙地翻埋于耕层里,保证小麦健壮生长,增强其抗逆性,一般腐熟农家肥施用量为15~20吨/公顷。其次,秋施底肥,健身壮苗。秋施肥量为总施肥量的三分之二,一般秋施肥量为150千克/公顷,其氮磷钾之比为1.8∶1∶0.6,施肥深度为种下6~9厘米。第三,种肥施用量一般为60千克/公顷。
5 处理种子。播种前,用5BY—500型种子包衣机进行种子包衣,药剂在种子表面分布均匀后,闷种2~3小时,预防病害。
6 适时早播。在3月下旬至4月初,当地土壤解冻5~6厘米,气温稳定通过0℃时掌握墒情适时早播,要随播种随施肥随覆土随镇压,镇压后播深3厘米,促进幼苗早出快发,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7 合理密植。栽培密度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和栽培方式确定。为保证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病力,麦田保苗密度一般在570万~650万株/公顷,其播种量在220~270千克/公顷。
8 加强田管。及早拔除残留的病株或病穗,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传播;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及时铲除田间地边狗尾草、稗草等杂草,减少寄主,减轻病害发生。
9 精耕细整。作物收获后,适时使用1LX—525型悬挂式耕旋复式犁对地块进行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防止子囊壳形成,减少菌源。
(二)防治措施
根据小麦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发生条件和各地防治经验,贯彻落实“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要采取播前拌种、种子包衣等措施,预防病害发生;其次要勤查细看,发现病害尽早选用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药剂品种对症用药;再次要交替选用不同种类的杀菌剂,以防病菌产生抗药性;第四按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用药量、防治时期、施用方法用药,不可超量、超范围使用。
表2 登记防治小麦常发性病害的部分药剂品种
病害 名称 |
药剂名称 |
生产厂家 |
登记证号 |
总含量 |
剂 型 |
用药量 |
施用 |
小麦腥 |
咯菌腈 |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PD20050196 |
25克/升 |
悬浮种衣剂 |
2.5~5克/100千克种子 |
种子包衣 |
灭菌唑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PD20070366 |
25克/升 |
悬浮种衣剂 |
2.5~5克/100千克种子 |
拌种 | |
小麦散 |
苯醚·咯·噻虫 |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LS20130089 |
27% |
悬浮种衣剂 |
63~188克/100千克种子 |
种子包衣 |
戊唑醇 |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
PD20050014 |
60克/升 |
种子处理悬浮剂 |
1.8~2.7克/100千克种子 |
种子包衣 | |
苯醚甲环唑 |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PD20070054 |
30克/升 |
悬浮种衣剂 |
6~9克/100千克种子 |
种子包衣 | |
灭菌唑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PD20070366 |
25克/升 |
悬浮种衣剂 |
2.5~5克/100千克种子 |
拌种 | |
克百·多菌灵 |
安徽省六安市种子公司安丰种衣剂厂 |
PD20084508 |
17% |
悬浮种衣剂 |
1∶40~50(药种比) |
种子包衣 | |
甲柳·三唑醇 |
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 |
PD20090986 |
7.5% |
悬浮种衣剂 |
1∶80~100(药种比) |
种子包衣 | |
戊唑·福美双 |
齐齐哈尔盛泽农药有限公司 |
PD20091357 |
6% |
可湿性粉剂 |
6~8克/100千克种子 |
拌种 | |
多·福 |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
PD20091872 |
15% |
悬浮种衣剂 |
1∶60~80(药种比) |
种子包衣 | |
苯醚·咯菌腈 |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PD20120807 |
4.8% |
悬浮种衣剂 |
5~15克/100千克种子 |
种子包衣 | |
萎锈·福美双 |
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
PD112-89F030375 |
400克/升 |
悬浮剂 |
108.8~131.2克/100千克种子 |
拌种 | |
小麦 |
咯菌腈 |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PD20050196 |
25克/升 |
悬浮种衣剂 |
3.75~5克/100千克种子 |
种子包衣 |
丙环唑 |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PD28-87 |
250克/升 |
乳油 |
124.5克/公顷 |
喷雾 | |
戊唑·福美双 |
新疆锦华农药有限公司 |
PD20110584 |
23% |
悬浮种衣剂 |
1∶400~550(药种比) |
种子包衣 | |
多·福 |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
PD20091872 |
15% |
悬浮种衣剂 |
1∶60~80(药种比) |
种子包衣 | |
唑酮·福美双 |
黑龙江省新兴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
PD20090058 |
50% |
种衣剂 |
100~125克/100千克种子 |
种子包衣 |
小麦 |
多·酮 |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PD20070008 |
33% |
可湿性粉剂 |
445.5~594克/公顷 |
喷雾 |
咪鲜胺 |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
PD20110160 |
25% |
水乳剂 |
187.5~262.5克/公顷 |
喷雾 | |
甲基硫菌灵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PD20082106 |
500克/升 |
悬浮剂 |
750~1,125克/公顷 |
喷雾 | |
硫磺·多菌灵 |
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PD20080208 |
50% |
悬浮剂 |
900~1,200克/公顷 |
喷雾 | |
甲硫·福美双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PD20081875 |
70% |
可湿性粉剂 |
1,260~1,470克/公顷 |
喷雾 | |
烯肟·多菌灵 |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
PD20095298 |
28% |
可湿性粉剂 |
200~400克/公顷 |
喷雾 | |
氨基寡糖素 |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PD20121446 |
5% |
水剂 |
56.25~75克/公顷 |
喷雾 | |
氰烯菌酯 |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PD20121670 |
25% |
悬浮剂 |
375~750克/公顷 |
喷雾 | |
氰烯·戊唑醇 |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PD20141746 |
48% |
悬浮剂 |
288~432克/公顷 |
喷雾 | |
氟环·多菌灵 |
山东新势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PD20141592 |
30% |
悬浮剂 |
270~450克/公顷 |
喷雾 | |
福美双 |
天津市农药研究所 |
PD85122-1 |
50% |
可湿性粉剂 |
500倍液 |
喷雾 | |
戊唑·福美双 |
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PD20121710 |
30% |
可湿性粉剂 |
270~405克/公顷 |
喷雾 | |
戊唑·多菌灵 |
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
PD20140110 |
40% |
悬浮剂 |
360~420克/公顷 |
喷雾 | |
低聚糖素 |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PD20121813 |
6% |
水剂 |
54~72克/公顷 |
喷雾 | |
福·甲·硫磺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PD20131510 |
70% |
可湿性粉剂 |
1,575~2,100克/公顷 |
喷雾 | |
咪锰·多菌灵 |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PD20110051 |
59.7% |
可湿性粉剂 |
206.25~225克/公顷 |
喷雾 | |
己唑醇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PD20102024 |
30% |
悬浮剂 |
36~54克/公顷 |
喷雾 | |
井冈·多菌灵 |
江苏泰仓农化有限公司 |
PD20092591 |
28% |
悬浮剂 |
375克/公顷 |
喷雾 | |
烯唑·多菌灵 |
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
PD20094975 |
32% |
可湿性粉剂 |
336~432克/公顷 |
喷雾 | |
抗·酮·多菌灵 |
江苏三迪化学有限公司 |
PD20092606 |
37.5% |
可湿性粉剂 |
562.5~703.9克/公顷 |
喷雾 | |
井冈·蜡芽菌 |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PD20090010 |
— |
悬浮剂 |
300~390克/公顷 |
喷雾 | |
乐·酮·多菌灵 |
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
PD20090420 |
60% |
可湿性粉剂 |
630~720克/公顷 |
喷雾 | |
多·酮·福美双 |
江苏省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 |
PD20070006 |
40% |
可湿性粉剂 |
420~600克/公顷 |
喷雾 | |
吡·多·三唑酮 |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
PD20040187 |
24% |
可湿性粉剂 |
432~612克/公顷 |
喷雾 | |
吡虫·多菌灵 |
江苏省高邮市丰田农药有限公司 |
PD20040636 |
32% |
可湿性粉剂 |
720~816克/公顷 |
喷雾 | |
戊唑·百菌清 |
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 |
LS20130054 |
75% |
可湿性粉剂 |
506.25~675克/公顷 |
喷雾 | |
氰烯·己唑醇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LS20130506 |
20% |
悬浮剂 |
240~330克/公顷 |
喷雾 | |
苯甲·多抗 |
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LS20140161 |
10% |
可湿性粉剂 |
30~45克/公顷 |
喷雾 | |
多·福·硫磺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PD20070295 |
25% |
可湿性粉剂 |
750~1,125克/公顷 |
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