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是全球第一大农药品种,其销售额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达到63.5亿美元,2009年尽管下降了22%,仍然达到49.5亿美元。而且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耐草甘膦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草甘膦的使用面积还在扩大,所以,草甘膦的市场前景仍然十分看好。近年我国的草甘膦装置建设也极度过热,国内的草甘膦原药生产厂家最多时达到了130多家。到2011年12月止,登记在册的原药生产厂家还有74家。但是,由于白热化的竞争等因素,目前正常生产原药的只有10家左右。与草甘膦相关的制剂加工厂就难以计算了。因此,草甘膦已经成为“永不衰减”的热点话题。我们在此提出一些看法,以供业界参考。论坛,就是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全国农药企业开辟一个发表观点、展开讨论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与业界人士参加。
不经历风雨,哪能风彩虹
农药行业的大宗产品,从产量到销售额都非草甘膦莫属。2008年至今,价格波动最大的除草甘膦也无出其右,从高点的12万元/吨下跌至最低点的2万元/吨左右,近期稳定在2.3~2.4万元/吨之间。
10%草甘膦水剂2011年底应退出市场,国家将草甘膦水剂中草甘膦酸的最低含量提高到30%,从而促进草甘膦生产企业对母液进行治理,减少因母液用于配制低含量水剂而带来的污染转移。标准的提升以及环保监管的加强,将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的兼并整合,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也将为草甘膦行业的健康发展迎来曙光。
近年,草甘膦市场需求继续增长,2010年达到85万吨,2011年预计会超过90万吨。2011年11月28日,国家科技部公开发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新品种的产业化将带来常规性除草剂用量的减少,虽然草甘膦也面临抗草铵膦、抗2,4-D等其它转基因作物品种商品化种植的挑战,但专用型除草剂草甘膦的应用无疑更占据市场的先机。因此,我们认为草甘膦在几十年内仍然是前景看好的除草剂之一。
两条工艺路线各有千秋,甘氨酸工艺成本具有优势
中国草甘膦的生产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甘氨酸工艺和IDA工艺的两条路线。
甘氨酸路线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率先在国内开发的工艺路线,国内产能、产量均最大,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综合成本仍然显著低于IDA法草甘膦。该路线的代表企业新安化工率先将该工艺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用于有机硅单体的生产,并将单体副产的浓盐酸回用于草甘膦生产,实现了氯元素的大循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链,奠定了该工艺路线的发展基础。
以石油天然气化工延伸产品环氧乙烷为原料可以生产醋酸,并进一步制备得到草甘膦的关键原料甘氨酸,近年也有通过天然气制氢氰酸再制造甘氨酸的,该工艺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加强了甘氨酸工艺草甘膦的竞争优势。
IDA法生产草甘膦按原料不同可分为二乙醇胺路线和亚氨基二乙腈路线。二乙醇胺为石油化工产品,主要从国外采购,成本较高;亚氨基二乙腈路线随着国内四川、重庆等地利用当地天然气资源合成氢氰酸,降低了亚氨基二乙腈的原材料价格,从而获得了成本优势,成为国内IDA工艺的主流。因为国外大型农化公司在主要市场登记的均为IDA法草甘膦,因而在外销售价方面略有优势。
标准提升助力技术创新,渠道建设迎来竞争新格局
节能减排以及环保标准的提升,促进了草甘膦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以新安化工为代表的甘氨酸工艺草甘膦生产企业,在开创性的实现草甘膦与有机硅之间氯元素的大循环,奠定了甘氨酸工艺路线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该公司还承担了“草甘膦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技术的产业化实施将极大地降低草甘膦生产的综合能耗,同时将大大节省装置投资;在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农药交流会的大宗产品论坛上,该公司进一步透露,该公司在母液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彻底改变草甘膦把优质原药出口国外,而把污染留在国内的局面。
只有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要求,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化危为机;同样,只有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秩序的变化,积极开展海外自主登记,搭建海外销售平台才能打破国外大公司的垄断格局,或将有助于改变中国草甘膦国际巨头代工者的角色。
在这方面,新安化工、润丰化工等原药生产企业,以及与草甘膦相关的贸易企业都在积极收购海外农化公司,建立国外生产基地,或大力进行海外自主登记,从而加强对渠道的掌控。尤其是润丰化工通过利用自身在WD剂型方面的优势,在35个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登记注册,并成立了海外分公司,搭建起海外渠道平台,占据高端市场,提高了企业的赢利水平。
产业政策力推企业做大做强
随着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技术创新规划的出台,《农药管理条例》2012年也将修订发布,国际上各个国家对农药的管理也将越来越规范,门槛也将越来越高,这都对企业发出了挑战,因此,只有积极面对,把握机会,勇于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草甘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最大的农药产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的观点
1 目前从原料成本的角度来看:草甘膦两条路线相比,甘氨酸法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IDA法即使采用亚氨基二乙腈为原料,其生产成本也要比甘氨酸法工艺高2,000元/吨左右,而采用二乙醇胺为原料生产草甘膦的成本将更高。
2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对于甘氨酸法,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10%草甘膦水剂取消后,是否能够彻底解决母液问题,这将是甘氨酸法工艺生存的关键。美国孟山都公司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各个甘氨酸法工艺生产厂家都在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据报道,南通江山和浙江新安在这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而对于IDA法工艺来说,双甘膦母液的处理也是一个环保难题。美国孟山都公司据称采用的是地底深埋的处理,费用相当低,但并不是彻底的、科学的解决方案,这种办法在国内实施的可行性也不大。因此对于国内的IDA法草甘膦生产厂家来说,如果不是采用双甘膦为起始原料的,环保难题同样存在。
3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需要营销创新、实现差异化销售,提高盈利水平是国内草甘膦企业的唯一出路。
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要降低原药出口比例,通过国内外销售渠道的建设,扩大制剂产品的直接销售,同时做好制剂方面的创新,错位竞争,提高获利水平。
另外,也可以通过原药延伸创新来拓展草甘膦的生命力。如新安化工近年先后推出了草甘膦铵盐、钾盐原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系列新剂型。这种创新思路很值得农药行业借鉴。
4 保护创新才能促进创新,国内农药行业才能做大做强。
农药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就提出了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但如今各大宗农药产品普遍过剩,低水平竞争激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新成果 得不到有效保护。
我们必须看到,只有创新者的成果受到强有力的保护,并享受到超额的收益,企业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农药品牌。国外农化巨头的发展道路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的农药行业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步入如何规范竞争、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阶段,2010年发布的《农药产业政策》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关键要抓好落实,切实保护创新企业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也只有这样,草甘膦行业才会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