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沙糖橘、蜜柚扩种潮热潮来临,以沙糖橘、蜜柚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特色优质柑橘品种,成为了当今中国农民最赚钱的摇钱树!
然而,柑橘产业成也黄龙病,败也黄龙病。广东四会、德庆沙糖橘黄龙病肆虐,产业凋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在广西新兴区域,在缺乏统一管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以每年数万亩的速度疯狂扩种。在桂林、玉林、贺州、柳州等广西新兴柑橘种植区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沙糖橘种植管理、黄龙病防控、苗木培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整个产业前景隐忧浮现。
广西40年间淘汰黄龙病橘园超百万亩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黄龙病防控的长期性和危险性,一不小心就会对产业造成灾难性打击。”论坛上,黄龙病备受与会人员关注,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白先进一语中的,讲出黄龙病与种植户的关联,果园如果毁灭,以此为生的农民将会迅速返贫。
黄龙病是柑橘产业的头号杀手。近年来,柑橘在广西迎来扩种热潮,产业规模发展迅猛,黄龙病却尾随而来。
2006年,梧州市苍梧县大坡镇一个沙糖橘果园,亩产超万斤,由于黄龙病为害,仅6年,果园消失变为稻田。白先进透露,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西因黄龙病淘汰的橘园超过100万亩,累计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区善汉介绍,近年来梧州市、桂林市、百色市西林县等产区已普遍发生黄龙病。特别是靠近广东的梧州市,黄龙病发病率较高,局部果园发病率高达50%~60%,成片果园正因黄龙病的为害而毁灭。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曾表示,广东柑橘产业从潮州柑开始,到阳江橙、红江橙、沙糖橘先后遭遇黄龙病的侵袭和为害,可以定义为大约10年1个周期。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17个市67个县(市、区)柑橘产区均有发生黄龙病,发病面积超过100万亩,占全省柑橘种植面积两成以上。肇庆农业局统计,2013年全市柑橘面积近93.4万亩,黄龙病发生面积达33.8万亩,发病率36%,形势严峻。
75岁柑橘老行尊自述50年"斗黄"经历
原广东杨村华侨柑橘场(下称“杨村柑橘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蔡明段,亲身经历了与黄龙病的50年缠斗岁月。
杨村柑橘场于1951年建场,地处博罗县。1952年试种柑橘成功后,种植面积一度达3万亩,是我国最大的国营柑橘场。杨村柑橘场一直与黄龙病共存在,在“斗争”中发展,经受两次被黄龙病毁灭的惨痛。
第一次失败源于对黄龙病认识不足。
回顾杨村柑橘场第一代柑橘成功种植,苗木来源清楚、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统一,及时防治柑橘病虫害。因此,1953—1973年全场柑橘园未发现柑橘木虱。
然而到了1978—1982年,5年内黄龙病摧毁种植28年的柑橘,共砍除结果树96万株,淘汰幼年柑橘树20多万株,面积约2.8万亩,几乎全场毁灭。失败的原因:一是对黄龙病的为害认识不足,也未认真重视;二是对柑橘木虱未有认识,对柑橘木虱传播黄龙病还未有了解;三是柑橘害虫的种群发生了变化,有机氯类农药禁止使用。同时,推广柑橘潜叶蛾发生低峰期放梢,以减少或不使用农药保梢的做法,从而给木虱提供了丰富食料,更给其大量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病、弱树普遍存在情况下,黄龙病大发生了。全场的柑橘于1982年毁灭了。
第二次失败源于经营体制改革,无法统一防治。柑橘遭到黄龙病毁灭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重新种植第二代柑橘。
在1995—1999年,同样也是5年,全场共砍伐结果柑树189万株,淘汰幼年柑树22万株,总产量从1991年的5万吨降至1999年的0.95万吨。
1993—1995年,柑橘场经营体制改革,变为分散的“小农”经营,防控黄龙病行之有效的措施无法统一落实。许多种植户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该喷药防治木虱时不喷药或减少喷药次数,为了获取产量,只把黄龙病树病枝锯掉,不愿意将黄龙病树全株挖除。结果到了2000年底,全场仅存1990年前种植的柑橘树27.6万株。一个曾成功经营柑橘的大场,最后因经营管理体制改变而被黄龙病彻底毁灭,积累的有效防控黄龙病经验也未能坚持下来。
防控黄龙病:三板斧五项措施八个统一
目前栽培的柑橘基本没有抗(耐)黄龙病的品种。
在白先进看来,防控黄龙,用好“三板斧”(使用无病苗木,砍除病树,扑杀柑橘木虱)很重要,而且实践证明这是卓有成效,应在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广。
对于木虱防治,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钟广炎说,目前主要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此外,应当注重管理,关键时期用药,冬季清园十分重要,用拟除虫菊酯比较好,而在抽梢前,生长季节最好是在新梢抽生前杀灭成虫,以控制繁殖群体。
蔡明段将防控经验总结为“五项措施”、“八个统一”。五项措施即:成片改造病园(隔离种植)、种植无病苗木、坚持防治木虱、彻底挖除病株、加强栽培管理。八个统一是:对黄龙病的为害统一认识,发展统一规划,苗木统一繁育,园区统一品种,管理统一规程,生产统一措施,技术统一指导,木虱统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