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棚室草莓重茬面积递增,白粉病发生时间提前,发病程度加重,发生面积加大。该病主要发生在草莓扣棚以后,苗期主要侵染叶片,花果期主要侵染花和果实。发病初期在叶背长出稀疏白色霉层,随着病情加重,霉层变厚,病叶出现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上卷,叶缘萎缩干枯。草莓进入花果期,花感病后由白色变成粉色;幼果感病后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萎蔫;成果染病后果面有一层白霉,着色缓慢不均匀,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停止生长,严重影响草莓的商品性和食用价值。
防治草莓白粉病,需农业措施与药剂防控相结合。① 农业措施。施用的有机肥要腐熟,复合肥要适量,尤其氮肥不能施用过多,防止烧苗及旺长;适时浇水,控制土壤湿度、空气湿度,满足草莓花果期对水分的要求;栽培密度要合理,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② 喷药保护。对红颊、丰香等感病品种,在开花前未发病时用百菌清等保护性杀菌剂主动预防,每7~14天喷1次。③ 发病后补治。发病后要选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药防治,可选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视病情发展确定用药次数,注意交替用药。棚室内湿度高时,可用百菌清烟剂或硫磺熏蒸。
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应特别注意四点。一是重点在于预防,发病严重后防治效果差。二是控制唑类药的使用,这类药具有抑制作物生长的作用,用药量过大或连续多次使用,可能会对草莓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三是喷施任何药都要避开盛花期,避免影响草莓授粉受精产生畸形果。四是注意科学合理用药,频繁大量使用药剂可能会造成畸形果并污染果面,降低果实的商品性。
农药快讯, 2018 (1): 59;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