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油菜生产概况
1 油菜在我国种植分布情况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栽培遍及全国,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全国种植面积为8,800多万亩,年产500多万吨。油菜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其次是渭河流域、黄淮平原和钱塘江流域等。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油菜面积较大的省有四川(1,099万亩)、安徽(1,192万亩)、湖南(1,200万亩)、湖北(1,200万亩)、江西(1,400万亩)、江苏(750万亩)、贵州(534万亩)等。油菜有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之分,甘蓝型油菜又称胜利油菜等,白菜型油菜又称短油菜、甜油菜、小油菜等,芥菜型油菜又称黄油菜、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大油菜等。根据各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耕作制度,适应品种、生产水平等,可划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两个大区。春油菜区包括青藏高原、蒙新内陆和东北平原三个亚区,冬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油菜的85%左右,该区可分五个亚区,即华北关中亚区、云贵高原亚区、四川盆地亚区、长江中下游亚区和华南沿海亚区,其中以华南和长江中下游为主产区。
表1 油菜品种分类及特征
| 划分类型 | 分类 | 特征 | 
| 生物学特性春化阶段对温度的要求 | 冬油菜 | 对长光照不敏感 | 
| 春油菜 | 对光长敏感 | |
| 植物学分类 | 白菜型油菜 | 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 | 
| 芥菜型油菜 | 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 | |
| 甘蓝型油菜 | 叶色似甘蓝,呈蓝绿色,多被蜡粉。花瓣大,黄色,开花时重叠 | 
2 油菜田耕作制度
油菜主产区多以一年两熟为主,兼有一部分三熟制,即秋播夏收。常与麦类、豆类轮作,与水稻、棉花、芝麻、豆类连作,形成油、稻两熟和油、稻三熟及油、棉两熟等耕作方式。种植方式有移栽、直播两种,其中育苗移栽约占种植面积的80%。育苗于每年9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第2年5月上、中旬成熟。直播于10月中旬播种,第2年5月中旬成熟。因前茬作物不同,冬油菜被分为水田油菜和旱地油菜。前茬为水稻的称作水田油菜,为移栽油菜,以禾本科的看麦娘危害为主。前茬为棉花、芝麻、花生等夏播旱作物的称旱地油菜,多为移栽油菜,少量为直播油菜,占油菜田的15%。
表2 我国油菜种植区域分布状况
| 油菜品种 | 区域 | 油菜分布 | 水稻生长季 | 播种时间 | 收获时间 | 
| 冬油菜 | 长江流域 | 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四川、湖南、江苏、贵州、河南、陕西 | 260~365天 | 9月底 | 5月底 | 
| 春油菜 | 西北 | 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 | 210~260天 | 4月底 | 9月底 | 
二、我国油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油菜田杂草的出土时间和数量与油菜种植时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栽培管理、人为防治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多雨、高湿条件下杂草发生相对较严重,而油菜移栽后气候干燥、土壤湿度低,则杂草发生程度相对较轻。通常油菜整地移栽后3~5天杂草开始出苗,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冬前出苗高峰,这批杂草出苗量约占油菜全生育期杂草的70%~80%,是造成杂草危害的主体,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影响最大。12月至翌年2月上旬为杂草越冬期,2月中旬至3月上旬为杂草春季出苗高峰,这批杂草数量较少,且由于冬油菜此时营养体已较大,杂草的竞争能力较小,因此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也相对较小(见表3)。
表3 油菜田发生的杂草类型及名称
| 
 | 禾本科杂草 | 莎草科杂草 | 阔叶型杂草 | 藻蕨类杂草 | 
| 春油菜田 | 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稗草、千金子、棒头草、菵草、早熟禾等 | 牛毛毡等 | 繁缕、牛繁缕、雀舌草、碎米荠、通泉草、稻槎菜、猪殃殃、大巢菜、藜、阿拉伯婆婆纳等 | 问荆 | 
| 冬油菜田 | 野燕麦、芦苇、旱稗等 | 
 | 薄蒴草、密花香薷、遏蓝菜、苣荬菜、藜、灰绿藜、地肤、刺儿菜、苍耳、苦苣菜、田旋花、苘麻、反枝苋、萹蓄、苦豆子等 | 
 | 
三、油菜田除草剂大梳理
目前油菜生产上适用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土壤封闭处理的有乙草胺、异噁草松、敌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有烯草酮、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等,主要用于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的有草除灵、胺苯磺隆、二氯吡啶酸、丙酯草醚、异丙酯草醚、溴嘧草醚等。这些除草剂均可以在甘蓝型油菜上使用,严格按有关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上述除草剂中,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以及烯草酮、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在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田正常使用一般是安全的。其他除草剂,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对它们的耐药性一般较差,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其中有些除草剂完全不能使用。例如二氯吡啶酸能在甘蓝型、白菜型油菜田使用,不能在芥菜型油菜田使用;芥菜型油菜对草除灵敏感,不能使用,白菜型油菜对草除灵的耐药性较弱,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胺苯磺隆、异噁草松、敌草胺不可随意用于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
表4 油菜田化学除草“对草下药”明细表
| 防除对象 | 除草剂类型 | |
| 土壤处理 | 茎叶处理剂 | |
| 只除禾草 | 野麦畏 | 禾草灵、喹禾灵、喔草酯、喹禾糠酯、噁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氟吡乙禾灵、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禾啶、烯草酮、吡喃草酮 | 
| 只除莎草 | — | — | 
| 只除阔叶 | — | 二氯吡啶酸、草除灵、溴嘧草醚 | 
| 兼除禾、阔草 | 敌草胺、乙草胺、吡唑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R-左旋敌草胺、绿麦隆、噁草酮、扑草净、禾草丹、异噁草松 | 双酰草胺、丙酯草醚、异丙酯草醚、胺苯磺隆 | 
| 兼除禾、莎、阔草 | — | 百草枯、敌草快、草甘膦铵盐、草甘膦钠盐、草甘膦钾盐、草甘膦异丙胺盐、草铵膦、双丙氨膦 | 
表5 油菜田常用除草剂性能比较
| 除草剂 | 用药量 (g a.i./亩) | 除草谱 | 不良环境下 安全性 | |||||||
| 看 麦 娘 | 狗 尾 草 | 野 燕 麦 | 反 枝 苋 | 播 娘 蒿 | 荠 菜 | 牛 繁 缕 | 猪 殃 殃 | |||
| 精喹禾灵 | 4~6 | 优 | 优 | 优 | — | — | — | — | — | 安全性差 | 
| 精吡氟禾草灵 | 5~10 | 优 | 优 | 优 | — | — | — | — | — | 安全 | 
| 烯草酮 | 2~5 | 优 | 优 | 优 | — | — | — | — | — | 安全 | 
| 精噁唑禾草灵 | 5~7 | 优 | 优 | 优 | — | — | — | — | — | 安全 | 
| 草除灵 | 15~20 | — | — | — | 优 | 优 | 优 | 优 | 差 | 安全性较差 | 
| 胺苯磺隆 | 1~2 | 良 | 良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幼苗生长抑制 | 
| 丙酯草醚 | 4~5 | 优 | 良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良 | 安全性一般 | 
| 异丙酯草醚 | 3~4 | 优 | 良 | 优 | 优 | 优 | 优 | 优 | 良 | 安全性一般 | 
表6 国内油菜田除草剂使用情况介绍
| 除草剂 | 用药量 (g a.i./亩) | 特点 | 备注 | 
| 高效氟吡 甲禾灵 | 6.88~8.13 | 在长江中下游稻茬油菜田使用广泛,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革,如稗草、狗尾草、马唐、野燕麦、看麦娘、雀麦等,提高剂最可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芦苇、狗牙根、双穗雀稗等 | 由于长期单一使用该除草剂,其每年用药次数及用药量都在逐渐增加,除草剂对杂草的选择性不断上升,药效不断下降。油菜田看麦娘、菵草对高效氟吡甲禾灵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 
| 精吡氟禾草灵 | 5~10 | 可以在各种栽培型冬油菜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马唐、野燕麦、看麦娘、雀麦等。提高剂量可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芦苇、狗牙根、双穗雀稗等。该药剂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对禾本科杂草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阔叶作物安全。该药剂在土壤中降解速度较快,不会有残留影响后茬作物 | 当低用量时或禾草生长较大、干旱条件下,不能完全杀死杂草 | 
| 精喹禾灵 | 4~6 | 对看麦娘、野燕麦效果很好。精喹禾灵需要在较高的气温下使用,安徽、江苏等地反应,当气温低于8℃时,对看麦娘的防效显著下降,适合在冬油菜田前期气温较高时用于防除看麦娘等杂草 | 近年来各地普遍反应对早熟禾、日本看麦娘、菵草、硬草等杂草效果不佳 | 
| 精噁唑禾草灵 | 5~7 | 该药剂通过茎叶吸收传导至分生组织及根的生长点,作用迅速,施约后2~3天停止生长,5~6天心叶失绿变紫色,分生组织变褐色,叶片逐渐枯死,是选择性极强的茎叶处理剂。对看麦娘、野燕麦效果好 | 近年来,江苏等油菜种植植区的菵草对此产品有较明显耐药性 | 
| 吡喃草酮 | 2.5~4 | 防除一年生、多年生的禾草。对早熟禾、野黍、狗尾草有效。且施药期宽。杂草3天停止生长,7天新叶褪色,2~3周全株枯死 | 在干旱、冷凉条件下,该药除草效果下降。与二苯醚类除草剂混用有拮抗作用 | 
| 丙酯草醚 | 4~5 | 10%丙酯草醚EC是一种新型油菜田除草剂,对油菜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都较好,具有杀草谱广、持效期长、防除效果好和成本较低等特点 | 要油菜4叶期后使用。药剂稳定性欠佳。易受异常天气影响 | 
| 草除灵 | 15~20 | 最普遍的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能防除繁缕、牛繁缕、雀舌草、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对婆婆纳防效差,在婆婆纳草龄小时施药有一定防效,对稻槎菜、荠菜、大巢菜基本无效。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杂草,应适当提高用药剂量。该药对未出苗的杂草无效。直播油菜5叶期,移栽后7~10天开始使用 | 芥菜型油菜对草除灵敏感,不能使用。由于其除草谱方面的局限性,经过几年的长期使用,田间杂草草相发生了一些变化,诸如水芹菜、通泉草(花花草)、毛茛等草除灵难以防治的杂草呈发展势头,在某些地区甚至发展成为优势杂草。受温度影响大 | 
| 二氯吡啶酸 | 3.75~6 | 75%二氯吡啶酸SG(龙拳)能在甘蓝型、白菜型油菜田使用。适用于防除豆科、菊科、茄科、伞形科杂草以及卷茎蓼等多种阔叶杂草,主要是大巢菜、稻槎菜、刺儿菜、卷茎蓼和泥胡菜以及野老鹳等顽固型阔草。但是野老鹳只能抑制。对牛繁缕防效差,对禾本科杂草基本无效 | 后茬不能种植大豆等敏感作物,建议种植水稻。芥菜型油菜不能使用。二氯吡啶酸在油菜苗期至现蕾期使用对油菜安全,在油菜抽薹后最好不施用,以免发生药害。龙拳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中等,对多种后茬作物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但大多数后茬作物在施用龙拳后10个月种植不会出现药害 | 
| 烯草酮 | 2~5 | 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产品,其突出表现就是对于早熟禾、日本看麦娘、菵草等对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表现出耐药性的杂草,有较好的防效,但由于该产品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同为抑制植物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如果不能科学用药,可能会诱发出新的耐药性 | 施药时,一定要在油菜苗期使用。当油菜进入花芽分化期以后(田间表现为油菜开始出现无柄叶),要避免使用烯草酮,以免影响油菜正常的花芽分化过程 | 
| 异丙酯草醚 | 3~4 | 10%异丙酯草醚EC对禾本科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和阔叶杂草繁缕、碎米荠、雀舌草有特效,而对禾本科菵草和阔叶杂草的稻搓菜效果较差。是目前防除冬季油菜田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和阔叶杂草繁缕、雀舌草较为理想的除草剂。且控制期较长,一次用药基本上能控制冬季油菜田杂草的危害,与现有的油菜田除草剂相比,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对当茬和后茬作物安全等特点,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 要油菜4叶期后使用。药剂稳定性欠佳。易受异常天气影响 | 
| 胺苯磺隆 | 1.25~2 | 为内吸传导型选择性磺酰脲类除草剂,药剂可由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通过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导致杂草死亡。主要用来防除猪殃殃、大巢菜、繁缕、碎米荠、蓼、苋、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稗草等单、双子叶杂草,对阔叶杂草的活性相对较高。由于其使用成本低、杀草谱广,活性高,深受农民欢迎,目前仍是我国油菜田的主要除草剂之一 | 适用于甘蓝型油菜田,不可随意用于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降解速度慢,因对后茬水稻有残留影响而在江南大部分省份禁用。要谨慎施用,切勿过量,喷雾均匀,切勿交错重喷;南方直播油菜和秋播油菜苗床勿用,低温积水田、苗弱小、病苗勿用;对燕麦、稻茬菜、硬草等防效较差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