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病虫发生及防治概况
2014年江苏小麦种植面积3,240万亩、油菜500万亩、水稻3,400万亩、棉花210万亩、玉米71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200万亩。全年病虫发生面积34,700万亩次,发生程度3~4级,防治64,170万亩次。
图1 2014年夏熟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概况图
图2 2014年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概况图
图3 2014年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概况图
图4 2014年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概况图
突出特点:病害重于虫害。赤霉病、稻瘟病明显重于往年,稻瘟病防治面积为近年最多;主要害虫发生为近年最轻年份:“两迁”害虫、夜蛾类害虫、烟粉虱等较轻(但出现了水稻“包颈包穗”等事件)。
小麦赤霉病全省偏重发生,其中苏南、沿江、江淮地区大流行。是2010年以来第三个重发年!全省发生面积1,830万亩,防治面积5,800万亩次,平均每亩防治1.6次,适期防控效果91.3%左右。自然病穗率50%以上,苏南失治田块达90%。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一是见病时间早。4月上旬,抽穗前麦芒感病。二是自然发病程度重。4月中旬后期小麦即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生育期提早7天左右,淮河以南恰逢连续阴雨天气,4月下旬江淮及淮北部分地区大面积抽穗扬花期间又遇几个过程性降雨,天气条件极利于病害发生流行,除徐州、连云港降水偏少,赤霉病发病较轻,其它各地系统田病穗率大多在20%以上,苏南个别失治田块病穗率高达90%。三是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大。宁麦、扬麦系统品种发病大多相对较轻,郑麦、豫麦、济麦、淮麦、矮抗58、西农979等白皮品种发病重,自然病穗率达50%以上,且病级普遍较高。如里下河地区调查,扬花期同样遇雨日数2天,同样的生育期用药,宁麦13防治2次,病穗率控制在3.1%,西农979防治3次,病穗率16.2%。
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分析:① 田间菌源充足。3月底至4月上旬田间赤霉病菌源调查,各地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大多为近年最高,沿江、里下河、沿海部分地区高于10%,普遍高于大流行的2012年,其中通州最高为38%。② 扬花期遇连阴雨。4月中旬后期即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淮河以南恰逢连续阴雨天气,4月下旬江淮及淮北部分地区大面积抽穗扬花期间又遇几个过程性降雨,天气条件极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③ 品种没有抗耐病性。沿海、沿淮、里下河北部及淮北地区淮麦、徐麦、郑麦、豫麦、济麦、烟农系列、矮抗58以及西农系列等高感品种种植面积大。
稻瘟病全省偏重发生,感病品种上大流行,自然发生程度为近30年最重!全省发生面积1,470万亩,是2013年的5.3倍,其中病穗率20%以上的重发面积54万亩;防治面积6,950万亩次(苗叶瘟1,000万亩次、穗稻瘟5,950万亩次),穗稻瘟平均每亩防治1.7次。
稻瘟病发生特点:一是发病普遍率高、发生程度重。苗、叶瘟在丘陵、沿江等地发生普遍。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持续低温多阴雨天气,极利于破口抽穗期穗颈瘟的流行,穗稻瘟在全省各地均能查见,大面积上发病以谷粒瘟、枝梗瘟为主,沿江、丘陵、里下河、沿海及淮北感病品种病穗率在2%~10%,少数错过防治适期感病品种重发田块病穗率高达30%~95%,个别田块甚至绝收。南京丘陵地区秧田稻瘟病较重,没有带药移栽,大田病穴率达70%以上,几乎绝收。二是后期多种症状同时发生。后期枝梗瘟、谷粒瘟、穗颈瘟和节瘟都有发生,其中,枝梗瘟、谷粒瘟占穗稻瘟发生总量的60%左右,节瘟占30%左右,穗颈瘟约占10%。三是见病早、发展期长。2014年稻瘟病发生时间明显早于常年。苗瘟6月初在丘陵、沿江等地秧田即查见发病中心;移栽后叶瘟在丘陵、沿江及沿海等地即普遍查见;8月中下旬杂交籼稻及早熟粳稻破口不久即查见枝梗瘟及谷粒瘟,如浦口8月18日在杂交稻上始查见,始见期较常年早10天左右。部分水稻齐穗后,灌浆达到一半以上甚至进入乳熟期之后,田间病情仍然不断发展,病情加重。四是品种间发病差异大。田间调查,华粳7号、扬粳4227、武运粳24、南粳9108及部分Ⅱ优系列、糯稻系列品种等品种发病较重,各地调查,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差异大。
稻瘟病重发原因分析:① 水稻主栽品种抗性低。② 持续低温多阴雨天气条件有利。③ 部分地区防治技术差。④ 生理小种及毒力变化。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011—2014年监测,我省水稻稻瘟病菌优势小种为ZG1,其次为ZC;而2001—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ZG1群小种为优势小种,其次为ZB,说明生理小种种群产生了变化,且稻瘟病菌毒力变化分析,江苏省稻瘟病菌对已知抗性基因Pi-k、Pi-ks、Pi-b和Pi-t的毒力频率较高,病菌和主栽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也导致2014年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加重。⑤ 栽培措施复杂。水稻破口期长,利于发病菌侵染;搁田差,植株素质差。
稻曲病全省中等流行,丘陵、沿江、沿淮及淮北粗秆大穗型品种上偏重至大流行,病穗率10%以上的重发面积11.7万亩。发生程度为近年最重!发病面积近670万亩,是2013年的2.3倍,防治面积2,900万亩次。重发品种主要有甬优1538等甬优系列、Ⅱ优系列杂交稻、南粳9108、淮稻5号、扬稻6号、皖稻153等。
二化螟在淮北北部、丘陵及沿江回升态势明显,2014年全省偏轻,丘陵山区及沿江局部偏重发生,淮北部分地区达大发生水平,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发生面积1,140万亩次,其中一代430万亩,二代710万亩。沛县870亩水稻,华润1号,粗秆大穗品种,二化螟白穗率10%~30%,重发田块70%~80%。
局部水稻包颈包穗等现象原因可能有:一是三唑类杀菌剂不合理使用。三唑类药剂不仅对纹枯病、稻曲病效果好(戊唑醇还防稻瘟病),部分药剂后期使用还促进增产,但可抑制赤霉素合成而影响水稻生长、伸长。药剂间影响程度有差异,三唑醇、烯唑醇、多效唑、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等更突出。水稻破口抽穗期(幼穗分化期)使用不当,剂量大、次数多,易引起包颈、抽穗不足甚至不抽穗,造成药害。二是农药不合理搭配。总体战中,使用药种太多,不科学组合,不同药种间的互作不清楚,盲目组合搭配。三是农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
表1 2013—2014年江苏省水稻和麦类等发生、防治面积
科目 |
2013年 |
2014年 |
增减 |
总发生面积 |
56,240 |
43,400 |
-29% |
总防治面积 |
79,600 |
74,400 |
-7% |
水稻发生面积 |
22,990 |
17,960 |
-28% |
水稻防治面积 |
39,260 |
36,300 |
-8.1% |
麦类发生面积 |
10,050 |
10,480 |
+4.1% |
麦类防治面积 |
14,600 |
17,500 |
+16% |
2014年主要工作措施:突出行政推动;突出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突出宣传发动;突出专业化防治。
二、2015年病虫发生趋势及植保工作要点
图5 2015年夏熟作物主要病虫发生情况预测示意图(3~4级)
图6 2015年水稻主要病虫发生情况预测示意图(4级)
图7 2015年棉花主要病虫发生情况预测示意图(2~3级)
图8 2015年玉米主要病虫发生情况预测示意图(2级)
(一)预测依据
1 病虫害越冬基数
越冬基数增加的有:二化螟,近年来发生逐步加重,冬前亩残留虫量加权平均137.9头,较2013年增加12%,丘陵及淮北局部超过1,000头;大螟,亩残留虫量加权平均51.5头,较2013年增加7%,苏南、沿海高的田块达200~1,000头;烟粉虱,冬前淮北地区设施棚室内越冬虫量略高于2013年同期,如2014年12月丰县初调查黄瓜、茄子、番茄等棚室烟粉虱虫量,虫棚率与2013年同期相近,虫棚虫株率、虫叶率、单叶虫量普遍高于2013年同期。
越冬基数减少的有:灰飞虱,大部麦田亩虫量在0.05万~0.2万头,苏南局部1万头左右,略低于2013年同期;2014年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与玉米粗缩病发生轻,田间毒源较前几年进一步减少;玉米螟,全省平均百杆活虫数48头,比2013年减少18.9%。
此外,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恶苗病、灰飞虱、褐飞虱、烟粉虱等在部分地区对部分常规防治药剂抗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效,易增加残留基数。
2 品种布局与栽培因素
一是主栽品种抗性不强。较感赤霉病、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比例高,尤其是江淮北部与淮北地区高感赤霉病品种多;丘陵、沿海及淮北感稻瘟病、稻曲病品种种植比例大,苏南、沿江、沿海部分品种较感水稻恶苗病;玉米主栽品种大多不抗粗缩病;局部地区高感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仍有一定种植比例;棉花主栽品种均不抗黄萎病。
二是作物布局复杂。在田作物种类多,蚜虫、螟虫、盲蝽象、棉铃虫、夜蛾类等多食性害虫田外寄主多、虫源多,利于发生危害;稻麦免耕套播面积大,利于多种病虫越冬越夏和辗转危害。
三是品种和栽培方式多样,播栽期长,生育期差异大,利于赤霉病、螟虫、纹枯病、“两迁”害虫等多种病虫害发生;淮南小麦秋播迟,增加抽穗扬花期遇雨和赤霉病流行几率;水稻直播与迟熟品种生育期迟,适宜于水稻生长后期“两迁”害虫滞留危害;稻麦秸杆还田,利于赤霉病、纹枯病、稻瘟病、螟虫、二点委夜蛾等多种病虫的发生繁殖;多年重茬,利于棉花枯黄萎病等病害的发生;设施栽培面积大,增加了烟粉虱、蚜虫等害虫越冬场所,加大了越冬基数。
3 气象因素
据气象部门预报,冬季(2015年1~2月)雨雪量全省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多1~2成,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全省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0~1℃,会出现阶段性低温或强降温过程,淮北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或略低。我省冬季气候对主要病虫害越冬无明显不利影响。
全国春季(2015年3~5月)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我省接近常年;长江中下游明春降水偏多,其中我省出现连阴雨、寡照天气概率大,雾霾天气发生概率高、发生较重,利于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等喜湿型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蔓延。
(二)2015年植保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包括保生产和做引导两个方面。
保生产:农作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重大病虫防控指导与监督。做引导:示范新方法、新措施、新模式,引导科学安全健康生产新技术发展。(质量安全之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及防效保障之专业化服务)
主要工作包括4个方面:
1)强化制度规范和监测能力的建设。
2)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的融合。
3)突出应急防控和精准施药的指导。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重大病虫应急防控指挥体系,指导、监督重大病虫防控。引导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推进新型施药机械使用。成立植物保护协会,推进新农药、新技术示范应用。
4)推动公共植保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建立重大病虫预警信息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植保服务能力。强化农药使用管理,促进生态环境安全(品种推广管理、农药使用强度、现代化指标)。规范植物检疫,加大执法力度。
(来源:江苏省植物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