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戊唑醇:赤霉病已有低抗菌群

作者:水请农场 更新时间:2020-04-20 点击量:2267
据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长期监测和研究,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持续发展,抗药菌分布区域扩大,对小麦产量、质量和食用安全构成威胁。

权威部门监测显示,赤霉病菌已出现对戊唑醇产生低水平抗性的菌群。与吡唑醚菌酯、多菌灵等药一样,半致死量使用戊唑醇,同样会使赤霉病菌增产呕吐毒素。戊唑醇是近年大面积生产上防治赤霉病的主要药种,用该药防治赤霉病时注意适期足量施药,或者与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种混用或结合使用,以提高防病效果,保产保质。



多菌灵抗性持续增强


多年前华东麦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已出现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小麦赤霉病病菌,现在在这一地区这些抗药菌群体数量大,在自然群体中所占比例高。尽管在赤霉病发病初期通过提高多菌灵用量有一定防效,但在小麦收获前遇阴雨天时赤霉病仍然会暴发危害。



抗药菌分布区域扩大


近些年,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赤霉病病菌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山东、河南、湖北部分地区也已出现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小麦赤霉病菌株,尤其是在豫南麦区赤霉病病菌抗药性发生较重。


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不仅因抗药性的产生而失去对赤霉病的防效,而且会刺激病菌产生毒素,增大对食品安全的威胁。



戊唑醇低抗菌群出现



近年还发现,已有对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产生低水平抗性的小麦赤霉病菌株出现。在亚致死剂量下,使用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和使用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一样,也会使赤霉病菌产生更多的呕吐毒素(赤霉毒素)。



专家荐用新型药种


有关专家认为,在赤霉病常发地区,可以在小麦扬花5%时选用氰烯菌酯和叶菌唑(有效成分15~20克/亩)、氰烯菌酯和戊唑醇(有效成分16~24 克/亩)、丙硫菌唑(有效成分8~12克/亩)、氟唑菌酰羟胺(有效成分8~10克/亩)兑水喷雾;在扬花达到80%~95%时(与前一次施药约间隔3~5天)再喷药1次。在赤霉病病菌抗药性发生比较严重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及豫南等地,不推荐使用多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由于小麦赤霉病发生在由多个小穗组成的麦穗上,1个孢子侵染即可能扩展到穗轴引起穗枯,所以喷药时应用足水量,提高雾化效果,确保各小穗均匀着药。



适期足量用好戊唑醇


从监测结果及生产上的情况看,近年大面积生产上广泛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种戊唑醇,仍然是防治赤霉病的适用药种,但应注意适期用足药量均匀喷雾。这一方面有利于将赤霉病菌杀灭在孢子萌发和侵入麦株之前或侵染初期,保证病害防治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多地杀灭赤霉病菌,减少产毒菌数量,降低赤霉毒素在商品麦中的含量。


戊唑醇、氟环唑是唑类杀菌剂中对作物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的药种。在低温期大剂量使用这些药物,或者在施药后一两天内遇强降温天气,容易对小麦抽穗和灌浆结实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要盲目增大这些药的用量,或者在短时间内反复使用。戊唑醇、氟环唑单次纯药亩用量一般不要超过15克,两次大量施药宜相隔1周以上。较好的方法是,将这些药按较低剂量与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对小麦生长发育无抑制作用的药种混用或交替使用。



注意药物传导性能


咪鲜胺内吸传导性较弱,施用后药物不容易进入麦株体内,因而不容易对小麦生育旺盛的组织器官如正在伸长的节间和正在发育的花器等产生过度抑制。与戊唑醇混用,可以增大唑类杀菌剂的总用量,以提高赤霉病防治效果,同时不明显增大药害风险。咪鲜胺、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内吸传导性不佳,注意尽量将其喷布到小麦穗部。


戊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内吸传导性强,药物喷施到叶片、穗子等部位后,能迅速被吸收,传导到其他部位,使麦株各部位均带药,因而有更全面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对施药要求相对较低,但也应尽量均匀施药,使各麦株均能得到较充足的药量。



用好无抗性新型药种


将戊唑醇与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防治赤霉病适用药种混用,是较好的选择。


据了解,丙硫菌唑与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相仿,但两者无交互抗性,能较好的杀灭对三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赤霉病菌。


吡唑醚菌酯等药对赤霉病菌孢子萌发和初始侵染抑制作用较强,对赤霉病菌丝的杀灭活性较弱,宜在早期(齐穗后至扬花初期)将其与戊唑醇等药混用。只要能有效控制赤霉病发生,自然能减少赤霉病菌产毒,降低商品麦呕吐毒素含量。


使用叶菌唑、丙硫菌唑、氟唑醚酰羟胺等新型药种,或者将其与戊唑醇等药混用或结合使用,能更好地杀灭赤霉病菌,减少赤霉毒素的产生,只是防治成本相对较高。


大面积生产上,可以根据当地赤霉病菌抗药性、天气条件及赤霉病发生趋势等,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用药方案,在保证控病、保产、保质效果的同时,节本、增效。

tag: 戊唑醇  赤霉病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7679.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