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药商品量”、“折百量”、“亩用量”、“亩成本”……这些统计词条徐徐呈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别开生面的统计源数据库诞生了。这是来自农户、源于田间地头,甚至带着新鲜乡土气息的大数据,是“全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承担的一年一度的工作任务。
数据是行动的“眼睛”。这些更贴近种植业现状,更真实反映农户用药情况的数据,将更适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2016年4月22日,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2016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开幕式上说:“我们要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加快建设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建立权威统一的数据监测、分析、发布和信息服务制度,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提升依靠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的现代农业管理能力。”
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农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调查统计农药生产、销售、使用情况,并及时通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显然,农药使用情况的统计已经成为顶层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早在3年前,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立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实施的“全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就已经启动。如今,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集合3年的较为系统、科学的统计数据。通过数据管理系统的汇总和分析,可以生成按地区、按省份、按作物、按品种的,包括农药商品量、折百量、亩用量、亩成本等数据在内的大表单。
为确保农户全程用药调查顺利实施和数据采集录入准确可靠,2018年3月8~9日,全国农技中心在贵阳成功举办了“2018年全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市、县植保站负责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的约150名代表参加了培训;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处长王凤乐,贵州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朱怡、副站长郭晓关,浙江大学唐启义教授,全国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束放等。本次培训活动由贵州省植保植检站承办。
配合农药减量,开展农户调查
“2018年全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培训班”是由全国农技中心2018年主持召开的新年第一会。据王凤乐处长在开班仪式上介绍,“全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启动于2015年,是由农业部设立的、为配合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而开展的项目。通过项目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国农药使用量、用药强度、用药技术水平和安全用药情况等。3年来,项目参与人员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较为科学的调查方法,在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下,获得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农户全程用药信息,并经过统计分析形成我国农药使用状况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对指导我国的农业生产、为行业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东道主,贵州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朱怡在开班仪式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据朱站长介绍,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省份。近5年来,贵州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生产总体向好,产业结构调整向优。茶叶、辣椒、薏仁产量排在全国首位;粮经比从2012年的48∶52调整到2017年的37∶63;实现了特色产业的全面覆盖;农业品牌优势凸显。贵州省的植保工作主要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其绿色防控、鼠害防治以及特经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等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有力地促进了该省的农药减施和使用量零增长计划的实现。
项目开展有声有色,领导重视相当关键
培训班上,束放推广研究员全面总结了2017年全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实施情况,对汇总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项目未来的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议。
据束放介绍,全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参加了项目的调查工作,调查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马铃薯、茶园、苹果、柑橘、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等12种主要作物及其他作物,参加的项目县有108个,调查农户(包括种植大户、专业化防治组织)8,831个。
针对作物用药调查监测数据特点,开发了农药调查数据的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程序模块,解决了农药统计、监测之中数据量大、数据分析报告难以全面、深度概括的实际问题。
她说,因我国幅员辽阔,作物种类繁多,某一县市难以全面调查当地的几十种农作物。因此,估计各省农药用量水平时,项目调查采用了分层分区域估计方法进行统计,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成了8个农业生态区(包括东北、黄河中下游、西北、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北、长江中下游南、西南、华南等),南方、北方两个大片。
据调查,2015—2017年间,我国种植业农药使用总的商品量、折百量、用药成本及用药次数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中毒农药的商品量、折百量、用药成本及用药次数逐年递减;微毒和低毒农药随病虫害发生程度呈现上下波动的态势;高毒及剧毒农药逐年显著降低。
从3年平均来看,微毒+低毒农药的亩商品用量占3年平均亩商品用量的85.07%,亩折百用量占86.98%,亩用药成本占87.31%;而高毒农药在12种主要作物上的用量极少,主要用于种苗前期处理,剧毒农药在这些作物上没有使用。
2015—2017年间,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折百用量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从作物来看,果树、水稻、露地蔬菜等是农药商品量、折百量和用药成本较大的作物。
束放坦言,虽然项目开展得很有起色,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经费不足、调查人员变动较大、数据漏报等;同时,她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尤其希望各级领导能重视农户调查工作,从而使项目调查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汇总分析生成报告
浙江大学植保系是该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唐启义教授全面负责技术支撑工作。会上,唐教授全面介绍了“农药使用调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一一解答。
据唐教授介绍,目前我国虽有关于农药的调查数据,但尚无按农药品种、农药成本、作物、农药类别、毒性等更详细的分类统计数据;而且不同统计来源,数据相差很大;有些统计数据从专业背景分析,严重不合常理。因此,传统的统计数据难以评价全国及各省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进展情况。为配合“全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的开展,唐启义教授领衔开发了“农药使用调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据唐教授介绍,全国农药使用抽样调查监测系统结合分层抽样、不等概抽样原理,调查设点;借助农药登记证号数据库、农药有效成分基础数据库,以区县作为样本点估计各项农药使用指标;以省(市、自治区)作为总体,估计各省农药用量的各个指标,再汇总到全国,得到全国农药用量的各个指标。
抽样调查设计包括样本选择、样本数量、样本调整、调查范围、调查时间等多个方面。根据耕作制度、种植结构、栽培水平、病虫草害发生种类、防治方法和用药水平等选择本省(区、市)有代表性的项目县。每个项目县选择3~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可反映当地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规模的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等各6~10个;每一种调查作物不得少于30个农户(种植大户)。调查农户(种植大户)必须在指定县、指定作物的主产区选择,在农户(种植大户)的全部种植田块上,进行全年、所有作物的用药调查。
目前系统数据录入以县级植保站为基础,数据汇总统计包括农户基本情况统计和农作物用药统计。农作物用药统计涵盖农药大类汇总统计、农药当量指数汇总统计、农药分毒性汇总统计、农药分品种汇总统计等。系统还可以对农药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分析报告,从而很方便地了解各种作物上农药总的用量、不同种类(杀虫、杀菌、除草)农药使用情况、不同毒性农药使用情况、各农药成分分布及数量等。
畅所欲言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农户调查过程中,有些项目县的工作开展得非常出色,发挥了表率作用。他们的经验值得兄弟项目县学习和借鉴,从而使大家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
黑龙江省植保站肖迪副科长、上海农技推广中心林祥文科长、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范兰兰高级农艺师、湖北省英山县植保站段巧枝站长、内蒙古阿荣旗植保植检站孙平立副站长以及四川苍溪县植保站任小平站长等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农户调查项目开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总体而言,可汇总为:科学合理布点;组织项目调查人员、调查农户系统培训;与经销商、种植大户会商;签订合作协议;密切与农户沟通;在调查农户的同时,提供病虫害发生情报,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病虫草害防治问题;集中保留农户的用药包装,获取数据后再进行回收处置;专人填报,确保数据的规范和及时;加强媒体宣传,扩大工作的影响面;专人负责,工作考核;总结表彰,提升动力……
在培训活动中,各省(区、市)项目负责人还结合2017年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结果,对2017年全国种植业农药实际使用量的数据进行了逐项校验,分析了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和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农药调查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调查记载中农药毒性归类、生物农药用量折算、农药使用强度计算、需求预测分析方法等形成了一些共识。
项目专家与参训人员认为,3年来“全国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搜集了宝贵的资料,形成了对行业具有指导作用的数据库。项目人员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对行业的指导作用,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尽快将这些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正式出版。
培训班还专门邀请了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剑教授和《农药快讯》《现代农药》柏亚罗教授级高工分别做了报告。参训人员一致反映,专家报告内容丰富,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对今后做好新药科学安全使用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农药快讯, 2018 (6):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