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虫苯甲酰胺在防治农作物害虫时,具有高效、广谱的显著特点,可防治大多数咀嚼式口器害虫,尤其是鳞翅目害虫,对鳞翅目的夜蛾科、螟蛾科、蛀虫蛾科、卷叶蛾科、麦蛾科、菜蛾科、粉蛾科、细蛾科等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对部分鞘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害虫的防治上适应作物广,可叶面处理、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适用于大豆、水稻、果蔬、玉米、棉花、甘蔗、莲藕、茭白、马铃薯等多种作物害虫的防治。使用时对鱼、虾、蟹安全,特别适合在养殖稻田使用,用来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现将几种主要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防治水稻螟虫 危害水稻的螟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大螟等,以前主要使用的药剂有杀虫双、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稻丰散、阿维菌素等多种药剂,但从近几年用氯虫苯甲酰受防治水稻螟虫的效果来看,均表现出使用方便,效果较长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生产上使用的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用撒施方法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因该药内吸性强,能很快被作物吸收,并通过木质部在作物体内自下往上传导至各个部位及组织。在螟虫危害前1周左右,在水田撒施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被稻根吸收后,能将药物向上传导至茎秆和叶片,持效期长达1个月以上,用药时田间保持3~5厘米浅水层5~7天。防治水稻螟虫还可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在二化螟蚁螟高峰期前7天用药,其效果与每亩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600~700克拌细土10公斤撒施,药后35天对二化螟的防效,与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药效相当。
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上难以防治的害虫之一。发生期长,钻蛀危害后一般用药效果不太理想。而采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玉米螟,对玉米的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可沿木质部向上输导,保护新生叶和花序,且持效期长达1个月左右,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护新生茎叶和玉米穗。一般常用的剂型有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玉米螟每亩用制剂30~50毫升,在玉米喇叭口期加足水量将药喷淋到玉米茎顶,药效较好。保护玉米新生茎叶和玉米穗,在玉米抽穗期喷药也应注意重点将药喷到穗基部,有利于药物沿玉米穗轴向上输导,起到更好的治疗和保护效果,且氯虫苯甲酰胺对人畜毒性很低(微毒),可以放心在鲜食玉米上使用。
防治莲藕害虫 目前低洼稻田及近岸浅湖种植莲藕面积增多,在莲藕生长中普遍反映地蛆发生危害重,影响莲藕的生长。地蛆即食根金花虫的幼虫,莲藕的食根金花虫又名长腿水叶甲、稻根叶甲、食根蛆等。食根金花虫成虫为纺锤形绿褐色有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体长6~9毫米。卵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稍扁平,表面光滑,初产时乳白色,将孵化时淡黄褐色。卵常20~30粒聚集成块,上覆白色透明胶体物质。幼虫体长9~11毫米,白色蛆状,头小,胸腹部肥大,稍弯曲,有胸足3对,无腹足。幼虫在藕根、藕节外越冬,4~5月开始危害。成虫在土中羽化,浮出水面产卵于荷叶、长叶泽泻等的叶面上或眼子菜的叶背。7月份产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孵化后,即入水钻入土中危害。幼虫在地下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地上部立叶细小、发黄,后期直接危害新藕,在藕身上形成许多虫斑,影响藕的产量和质量。幼虫危害还会使藕根发黑。成虫和刚孵化的幼虫也危害绿叶。对食根金花虫的防治,以前采用甲拌磷和氟虫腈防治,前者是种高毒农药,对藕的品质影响较大,已经禁用,氟虫腈对鱼虾影响大,藕农无法在莲藕田套养鱼虾而为难。改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者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600~700克,拌干细土10~15公斤,制成毒土),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和幼虫孵化盛期用药,效果好,对莲藕品质没有影响,应对鱼虾安全无毒,应用前景好。
防治豇豆螟害 豇豆又名豆角,豇豆螟害是豆角生产上最难以防治的害虫,危害时间长,一旦钻蛀用药效果不佳,且易造成农药残留。近几年菜农采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豇豆的豆野螟,取得了良好效果,持效期长,对豆角安全,不会带来任何残毒污染,因而深受菜农欢迎。使用时,抓住豇豆始花期及盛花期用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00倍液喷雾,药后7天检查其防效高达88%左右,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农药。在豆角生长期一般用药两次,基本上可控制其危害,且对豆角安全,安全间隔期仅为1天,不会对豆角带来污染,可以放心使用。
农药快讯, 2018 (16):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