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越夏菌源广、播种偏早、苗情偏旺和气候条件有利等因素影响,入冬以来,小麦条锈病在西北越夏区、西南和黄淮南部及汉水流域冬繁区呈发生早、范围广、发病重。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近期大部分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偏多,利于条锈病菌的冬季繁殖,将为春季流行提供大量菌源,条锈病在主产麦区流行的风险增加。为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扩散危害,现就加强冬季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增强防病保供给保增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做好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冬季病虫害防控,对于稳定全年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麦条锈病近年来发生相对平稳,冬季防控有所放松。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监测调度,目前条锈病在西南、西北、汉水流域和黄淮南部麦区发生面积超过300万亩,湖北、河南和陕西的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发生早、范围广、程度重,是近年来最重的一年。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争取支持,早安排早部署,完善防控预案,明确防控责任,强化指导服务,力争把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危害控制在源头,为实现“虫口夺粮”确保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2 加强监测,准确掌握病情发生动态
受暖冬、降水偏多、小麦播种偏早、苗情偏旺、以及秋季小麦条锈病在越夏区发生普遍等综合因素影响,近期小麦条锈病在四川、陕西、湖北、河南等冬繁区呈快速扩散态势。各地要加强病情调查监测,做好信息调度,全面掌握发生动态,按时填报小麦条锈病周报表,及时组织专家会商病情趋势,为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全国农技中心近期将组织专家,赴重点地区开展调查和技术指导。各地也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实地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做好防控指导。
3 加强组织,及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冬繁区是春季东部主产麦区条锈病流行的重要菌源区,黄淮南部、汉水流域和西南麦区是冬季防控的重点区域。特别是河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当前小麦条锈病在大部地区仍处于点片发生阶段,春病冬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2020年春节早,年前时间紧,农民群众因准备过春节极易错失最佳防治时机。各级植保机构要加强组织发动,科学制定防控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春节前发动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群众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做到“防好锈病再过年”。
4 加强督导,及时开展分区技术指导
针对小麦条锈病重发的严峻形势,各地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要抓住春节前关键时期,对零星发病田块进行挑治;对发病中心已经扩展的严重田块,实施统防统治全面防控。可选用三唑类、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高效化学和生物农药,及时处置有效防治。同时,要通过电视、广播、手机、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小麦条锈病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各地植保机构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确保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5 生物农药防治
用生物农药防治小麦条锈病。有3个施药阶段:在小麦苗期,每亩用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20 g,兑水后均匀喷雾,兼防赤霉病、白粉病;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或条锈病发生初期,每亩可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水剂333~500 g,兑水均匀喷施,隔7~10 d喷1次,视病情喷施2~3次;在发病前的拔节期至抽穗期或条锈病发病初期,每亩可用短小芽孢杆菌QST2808菌株可湿性粉剂333~533 g,兑水均匀喷施叶面。
6 化学农药防治
可采用非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非四毒(剧毒、高毒、高残毒及慢性毒性)农药及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高效、微毒、低毒、低残留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有4个用药阶段:在小麦三叶期(约在小麦播种后20~30 d),每亩可交替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60 mL,或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13~20 mL,兑水后均匀喷雾,控制秋苗发病和春季流行;在返青拔节期后,小麦田发现中心病株,每亩可用30%醚菌酯悬浮剂70~100 mL均匀喷雾,兼防白粉病;在挑旗(孕穗)前后发生中心病团,且条锈病发病较多时,每亩可交替选用25%粉唑醇悬浮剂24~32 mL,或30%氟环唑悬浮剂20~30 mL,兑水45~60 L,均匀喷雾于小麦茎叶部;在抽穗扬花期,田间条锈病发病比较严重时,每亩可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70 g,或10%己唑醇悬浮剂15~20 mL,或250 g/L丙环唑乳油33~50 mL,兑水后均匀喷雾,兼防小麦白粉病。 (来源:全国农技中心)
农药快讯, 2020 (2): 62;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