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流行性病害,病原菌为多种镰刀菌,是小麦生产中常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小麦赤霉病快速蔓延、发生程度加重。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以及各地栽培方式的改变,小麦赤霉病在聊城地区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当地小麦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且人畜食用后可导致中毒症状。因此,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研究非常重要。
目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应用较多的药剂为多菌灵,但长期单一应用同种类型的药剂可导致小麦植株的抗药性增强,进而降低防控效果,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极为不利。为了对该病的发生进行有效防控、筛选出更多较好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笔者于2019年选择5种药剂(表1)开展了防效比较研究,探究各药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安全性、效果等,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表 1 供试药剂与试验设计内容
处理 |
药品名称 |
处理浓度/(mL·hm-2) |
1 |
43%戊唑醇悬浮剂(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
450 |
2 |
40%丙硫菌唑单剂(如东众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
600 |
3 |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
1 200 |
4 |
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2 250 |
5 |
25%咪鲜胺乳油(江西中迅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
750 |
CK |
喷施清水作为对照 |
/ |
注:设置3次重复,小麦扬花株率为5%左右施药,间隔10 d再施药1次。
1 不同处理对小麦安全性的影响
经过对试验过程中各药剂处理安全性的调查,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植株长势与对照区没有差异,未见到明显的药害现象,表明这些药剂在小麦生产中应用有较好的安全性。
2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病穗率最低的为处理1,病穗率为5.8%,病穗防效达到86.73%,病情指数为9.8,病指防效在72.16%;病穗率低于10%的药剂还有处理3、4,分别为7.1%、8.3%,病穗防效分别为83.75%、81.01%,病情指数分别为8.4、9.3,病指防效分别为76.14%、73.58%;其余2种药剂的病穗率在20%以上,病穗防效50%以下,病情指数15以上,病指防效低于60%。由此可知,处理1、3、4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表 2 各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处理 |
病穗率/% |
病穗防效/% |
病情指数 |
病指防效/% |
1 |
5.8 |
86.73 |
9.8 |
72.16 |
2 |
22.1 |
49.43 |
15.7 |
55.40 |
3 |
7.1 |
83.75 |
8.4 |
76.14 |
4 |
8.3 |
81.01 |
9.3 |
73.58 |
5 |
25.6 |
41.42 |
19.3 |
45.17 |
CK |
43.7 |
/ |
35.2 |
/ |
3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的产量较CK的对照均有增加,增幅在5.29%~18.26%。其中,产量最高的处理是处理3,为8 523.0 kg/hm2,比喷清水的对照处理增加18.26%左右,其次是处理1,为8 443.8 kg/hm2,比喷清水的对照处理增加17.16%,排在第3位的药剂处理为处理4,产量为7 959.8 kg/hm2,比喷清水的对照处理增加10.45%;其余2种药剂处理较清水对照的增幅分别为5.29%~5.80%。
表 3 药剂处理小麦的产量结构及产量
处理 |
有效穗数/ |
穗粒数/粒 |
千粒重/g |
理论产量/ |
实际产量/ |
较对照±/% |
1 |
606.0 |
38.3 |
42.8 |
9 933.75 |
8 443.8 |
17.16 |
2 |
571.5 |
38.1 |
41.2 |
8 970.9 |
7 625.3 |
5.80 |
3 |
597.0 |
39.8 |
42.2 |
10 026.9 |
8 523.0 |
18.26 |
4 |
571.5 |
39.2 |
41.8 |
9 364.35 |
7 959.8 |
10.45 |
5 |
559.5 |
37.9 |
42.1 |
8 927.4 |
7 588.2 |
5.29 |
6 |
529.5 |
34.6 |
40.5 |
7 419.9 |
7 206.9 |
/ |
4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比较适合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情况下,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表现出了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剂的类型不同,防治的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43%戊唑醇悬浮剂450 mL/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250 mL/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的防治效果较好,产量水平较高,较喷清水的对照处理增产明显,且小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未见到明显的药害。由此可知,以上种药剂可在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大面积推广、轮流交替使用。关于这几种药剂的最佳防治浓度的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完善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控体系,为当地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24期)
农药快讯, 2021 (4):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