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1年第10期
  文章:27篇
玉米锈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曹立耘 更新时间:2021-08-03 点击量:1840

  近年来,长江流域玉米产区,一些地方发生了玉米锈病,由于这种病害以前发生较少,且不太严重,在防治其他玉米病害时,施药后有的农药可对其起到兼治作用,而很少单独用杀菌剂防治。但据南方地区有的种植户反映,玉米生产尤其是甜玉米在秋季种植后,很容易遭受锈病的危害而造成减产,造成不少地方防不胜防,带来防治上的被动。现将玉米锈病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玉米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入侵叶鞘、苞叶和雄穗。其中,普通锈病在叶片上常产生长条状,略突出叶片表面的孢子堆,叶片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而玉米锈病的另外一种类型,即南方锈病,它在发病时叶片上会散生黄色小斑点,病斑逐渐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或红褐色,玉米植株在生长后期,两种锈病都会在病斑上逐渐形成黑色突起,破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冬孢子堆。玉米发生锈病后,造成植株叶片褪绿,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严重时整个叶片上布满孢子堆,叶片干枯。几年前,南方不少地方玉米种植区的秋玉米田里,感染锈病后的甜玉米病株,叶片、叶鞘已经枯死,有的植株提早衰老,全株枯死,经专家鉴定是因锈病严重侵染所致,使防治工作一时束手无策。

 

2 侵染循环

  玉米锈病有两种,即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它们的病原是不同的,普通锈病的病原为高梁柄锈菌,南方锈病菌源为多堆柄锈菌。在南方,病菌以夏孢子反复传播,完成其病害的周年循环,不存在越冬的问题。据资料介绍,在北方,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侵染后使玉米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作为再侵染接种体,进行重复侵染,蔓延扩大。从近年的发病情况来看,该病主要在7—9月雨季发病,尤以在高温、多湿、多雨、多雾季节,常会引起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如果田间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田间沟系不通,遇雨后不能及时排干田水,对锈病发生极为有利,在施肥上如果过多施用氮肥,而又不配合施用磷、钾肥的田块,发病程度会加重。

 

3 防治措施

  玉米锈病的发生危害,与环境及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从防治角度上讲,应特别注重开展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① 选用抗性强的抗病品种。从近几年种植的玉米品种看,苏玉20号、苏玉22号、隆平206、天华玉001、苏玉23号、蠡玉16号等,均表现出对锈病的良好抗病性,综合抗性也比较好。种植产量水平较高,在种植时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② 合理密植。一般从幼苗长至2叶1心时移栽定植最佳,切忌4叶以上成老苗移栽。选择晴好天气,大小苗分开移栽,移栽后少水施稀薄人粪尿水肥,以利快速扎根活蔸、生长,快速长成丰产苗架,提高抗病性。一般每亩种植玉米3 500株左右,实行分带双行单株种植。带幅为1.2 m,其中大行距0.9 m,小行距0.3 m,株距0.6 m;③ 合理施肥。玉米种植要重视施用底肥,适当调减氮肥,增施磷钾肥。移栽成活后及时结合施肥浅中耕除草,在拔节至喇叭口期,结合施壮秆肥进行一次深中耕,在大喇叭口期结合施穗肥时进行培土,以利根系深扎,提高抗病力和抗倒性;④ 降低地下水位。玉为宜选择土地壤肥力较高,耕作层深厚,地下水位适中,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适宜。玉米田要重视开好围沟和厢沟,做到有水能排,遇旱能灌,促玉米健壮生长。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福星乳油8 000倍液,或R-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或0.2波美度石硫合剂,这些药剂可结合当地实际轮换喷施,每隔10 d左右1次,连续喷施2~3次,可起到抑制病菌的扩散,控制病情发展,防治效果较好。生产上可结合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上述某种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混用,综合防治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福戈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加阿米妙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 mL加水进行顺行喷雾,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蚜虫、大小斑病、锈病等病虫害。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是控制玉米锈病危害的有效手段。从生产上看,苏玉20、苏玉23号、苏玉29、天华玉001、隆平206等玉米品种对锈病表现出良好的抗性,综合抗性也较好,产量水平较高。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在玉米锈病的防治时,不应忽视。

 

农药快讯, 2021 (10): 30; 31.

tag: 玉米锈病、发生症状、防治措施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4471.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