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的韭菜、黄瓜、番茄、西葫芦等多种作物,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往往都易发生灰霉病。它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和茎基部腐烂,影响棚室蔬菜产量和品质。
防治棚菜灰霉病,最重要的措施是做好棚室内的通风、透光和降温工作。温度不要太低,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棚内湿度,浇水时宜浇小水浇透水,夜晚适当提高棚温,降低湿度,防止叶面出现结露现象,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使蔬菜生长健壮,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一旦出现灰霉病危害以后,病株及病叶应及时清除,并带到棚外销毁处理,当一季棚菜收获后,应彻底清园,翻晒土壤,可有效降低病菌来源。
棚菜发生灰霉病,采用化学防治是控制该病发生、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在大发生和流行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化学防治手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化学防治。
目前,用于灰霉病的药剂,种类比较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选用。一般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常用的有氢氧化铜、百菌清、代森锰锌(如大生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咯菌腈(如适乐时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发病后应选用内吸性杀菌剂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类: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二甲酰亚胺类,如异菌脲、腐霉利、乙烯菌核利;氨基甲酸酯类,如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如嘧霉胺;吡啶胺类,如氟啶胺。不同地区的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性种类和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各地要根据抗性监测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
近年来,发现在棚室中长时间单一使用某一种杀菌剂,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也可采用混用的方式,最好选择上市的混配杀菌剂,它们都是将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杀菌剂混配,如杜邦乾程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轮换用药是提高防效的有效措施,也可防止灰霉病产生抗药性,因该病在生长季节有多次侵染循环,应选用作用方式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腐霉利长时间单一使用,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每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适用药剂有45%百菌清烟剂(亩用250克于傍晚熏蒸)、5%百菌清粉尘剂(亩用1公斤喷施)、扑海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农利灵(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在防治棚菜灰霉病时,注意巧用药,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灰霉病病菌是弱寄生菌,作物残留的花瓣和柱头是该病菌的重要侵染点,而目前番茄普遍采用蘸花技术,增加了灰霉病的侵染途径,是造成番茄灰霉病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可在蘸花时加入适量乙霉威或嘧霉胺等药。如定植后和花期均没有用药,在浇第一果穗水前必须喷药防治,否则浇水后灰霉病很容易大发生,喷药的重点是花和幼果,药后第二天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