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区是我省“两迁”害虫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地,当地“两迁”害虫发生量大小与我省发生程度紧密相关。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信息,今年我国南方局部稻区田间“两迁”害虫虫量较高,发生数量高于上年同期,我省各地应密切关注“两迁”害虫迁入情况。
据调查,我国华南中北部、江南、长江中游大部分稻区灯下稻飞虱迁入虫量总体虽比上年同期偏低,但高于常年同期。6月上旬已北迁至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始见期比上年偏早5~15天。华南北部、江南西部、西南南部和东部稻区多地监测到单灯单日千头以上迁入峰,福建、广西等地迁入虫量高于上年同期,福建全省从5月27日至6月6日平均单灯诱虫量4,368头,比去年同期多1300%;广西5月26~31日全区大范围诱测到稻飞虱迁入峰,迁入虫量比去年同期增15%。华南南部田间稻飞虱发生数量高于上年同期,截至6月5日,海南陵水、三亚和琼海等多个县市出现小面积“冒穿”田块,“冒穿”面积达900亩;华南中北部和江南稻区一般百丛虫量200~800头,高的1,000~2,000头,广东西部和北部局部百丛虫量高达5,400头。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稻区始见期比上年偏早2~5天,迁入虫量与上年同期相当,5月中旬华南中部局部田块峰期虫量高于上年同期,亩蛾量一般130~460头,沿海局部最高2.2万头;6月上旬华南、江南出现蛾高峰,其中福建、江西多地峰期亩蛾量超过100头;湖南、贵州等地田间亩蛾量高于上年同期。
影响我省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除南方稻区发生情况这一因素外,另一重要因素是夏秋季气候条件。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汛期(6~8月)长江中下游稻区降水略偏少,温度略偏高,但汛期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且汛期前期台风活跃,总体对“两迁”害虫迁入我省无明显不利影响。另据监测,6月1日南京市浦口区灯下始见白背飞虱成虫,早于前两年;6月8日常州市武进区灯下始见稻纵卷叶螟成虫,较前两年早1~2天。除直接刺吸危害外,白背飞虱还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毒介体,白背飞虱严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潜在威胁也较大。生产上要密切关注“两迁”害虫迁入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