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近期开展了抗草甘膦野生大豆筛选及其抗性生理机制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田间试验对67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草甘膦抗性筛选,结果在草甘膦有效剂量为1.23 千克/公顷条件下,不同野生大豆对草甘膦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ZYD0685和ZYD2405的存活率最高,分别为87%和83%;7份材料的存活率为2.7%~38%;58份材料死亡。以抗性材料ZYD0685和敏感材料ZYD0790进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在未经草甘膦处理时,二者的叶绿素含量、莽草酸含量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s) 活性基本相同。在草甘膦不同剂量处理下,抗性材料ZYD0685叶绿素和莽草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GSTs活性明显增加;而敏感材料ZYD0790莽草酸含量明显升高,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GSTs活性变化幅度较小。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大豆体内莽草酸积累量较少是其抗草甘膦的主要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