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虱防矮  保产增收
作者:何可佳 更新时间:2013-07-04 点击量:119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南方水稻产区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策略重点是要加强稻飞虱检测调查力度,实施药剂“治虱防矮”防控方针,突出防治重点,抓住水稻七叶期前这一关键防治时期。对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田,根据田间发病程度采取不同的应急补救措施。
一、农业防治
    1  选栽较抗病的品种。目前应注意避免种植本地区上年度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品种。
    2  推广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地区,应适当加大播种量,合理密植或预留备用苗,以备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病时“补苗”之需。
    4  推行集中育秧,统一病虫防治管理,培育无病壮秧。
二、实施“治虱防矮”化学防控策略
1  抓好秧田期防治,把住前期危害传毒关
    (l)种子处理:拌种或浸种
    种子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每1 kg种子(以干种子量计)用25%吡蚜酮2 g。先将拌种剂用100~150 mL水稀释,然后将稀释液与已催芽的种子充分拌匀,即可播种;浸种浓度为用以上拌种剂1,000~2,000倍液,按常规方式进行。
    (2)秧苗期治虱防矮:经过上述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的秧苗移栽前7~10天要施一次“送嫁药”;没有拌种或浸种的,要施两次药,即秧苗三叶一心药喷1次,第二次在移栽或抛栽前3~5天,喷施“送嫁药”,施药时秧田附近杂草必须同时施药。
    2  抓好本田期防治,把好再次传毒关
    对于早稻,在分蘖期统筹兼顾安排好飞虱和其他害虫的防治,以减少当代白背飞虱带毒成虫的数量。6月中旬,白背飞虱若虫盛发期做好大面积飞虱防治。
    对于中晚稻,稻飞虱常年发生地区,防控策略是本田期确保两次用药,视虫情合理安排第三次用药,第一次安排在移栽后约10~15天,即进入分蘖盛期施药;第二次安排在孕穗期,用长持效期药剂“压前控后”;第三次在穗期,若百丛虫量常规稻为1,000头,杂交稻1,500头,用速效药剂防治。
    3  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防治飞虱应选用持效期长、速效性好的杀虫剂,如吡蚜酮、高含量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要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三、选用合适的病毒抑制剂
    在秧田期和移栽后10~15天内,选用宁南霉素、香菇多糖、盐酸吗啉胍等病毒抑制剂进行喷雾,抑制病毒繁殖,提高植株抗病性。
四、药剂防治配套方案
    每亩用燕化扫飞(20%烯啶虫胺+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 g+燕化多禧利(1%香菇多糖水剂)或25%吡蚜酮16~20 g+2%宁南霉素100 mL或20%烯啶虫胺20 mL+20%盐酸吗啉胍50 mL。
五、加强田间检查,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一是对发病秧田,要及时移除病株(集中埋入泥中);二是对大田分蘖期发病株及时直接踩入泥中,然后从健丛中蘖补苗,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三是对于发病特别严重的丘块,建议及时翻耕改种下茬水稻或其他作物。
tag: 治虱防矮保产增收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2363.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