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待农用氯化铵
作者:底同立 更新时间:2013-07-22 点击量:2344

    今年,氯化铵价格大幅降低,目前的价格与去年同比下降了50%左右。其实氯化铵价格被“腰斩”已经不止一次。目前尽管多数联碱企业降低了生产负荷,但仍然产品滞销、价格下降、企业亏损。去年,联碱企业亏损了3.61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这一数额。虽然7月份氯化铵迎来出口窗口期,但国内氯化铵市场仍未见起色。
    为何每当化肥市场不景气时,氯化铵总是受到很大冲击?其原因一是目前仍有少数地区对农用氯化铵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不愿意或者不敢使用。二是约90%的农用氯化铵用作复混肥的原料,单独施肥量少。这两方面的问题说到底就是用户对氯化铵的肥效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对氯根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过分担心。在少数地区,农用氯化铵至今尚未得到广泛认同。
    但我国长期施用农用氯化铵的实践,对氯化铵的肥效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我国著名土壤肥料学家陈尚谨等经过10年14茬作物定位试验,证明氯化铵对小麦、水稻、棉花、玉米、小米、蔬莱的肥效,与等氮量的硫酸铵相当或稍过之;长期连续施用氯化铵和氯化钾,与施用硫酸铵和硫酸钾比较,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对土壤也没有产生障害现象。
    1988年原国家科委与原化工部联合组成国家重点课题协作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经7年的氯化铵肥效试验,完成各类田间试验1,168个,盆栽试验79个,定位试验72个,取得了较丰富而系统的研究成果。1997年通过了化工部组织的鉴定,改变了所谓“忌氯作物”的传统概念。除果树外,农作物施用氯化铵或双氯化肥的肥效与无氯化肥相当,在水稻和多数蔬菜上甚至效果更好,适量合理施用对作物品质无不良影响。
    对于普遍担心的连续施用氯化铵,氯是否会影响作物品质,氯在土壤中是否会积累的问题,西南农大进行了15年定位试验(紫色土),连续施用含氯化肥30季,没有影响稻、麦质量,也没有明显影响土壤pH值、含钙量等土壤性质。日本、印度、前苏联、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国家也对氯化铵的肥效及氯离子的影响进行过大量试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我国施用农用氯化铵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至今没有收到氯化铵肥效不好的反映,也没有见到因使用氯化铵造成作物品质下降和土壤恶化的报道(用氯化铵制作假冒肥料除外)。长期大量进口我国氯化铵的东南亚国家至今没有对氯化铵肥效提出异议。以上事实说明对氯化铵的肥效持怀疑和否定态度是站不住脚的,对氯根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过分担心也是缺乏根据的。
    氯化铵本身是一种中等含氮量的铵态氮肥,其养分易被植物吸收,肥效见效快;与其他氮肥相比,硝化作用慢,肥效利用率高;对农作物有一定的抗病、抗倒伏作用。不过,由于近十几年来农用氯化铵主要用于生产复混肥,因而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氯化铵只能作为复混肥的原料。事实上,我国是先有氯化铵,后有复混肥。现在的问题是农用氯化铵过度集中地用于复混肥,而复混肥不断向高浓度发展,氯化铵用量减少。如果农用氯化铵在主要用作复混肥原料的同时,加大单独施肥的推广、施用,两条腿走路,将有助于氯化铵的销售,有助于行业脱离困境。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33家联碱企业,氯化铵年生产能力为1,440万吨。今年我国还将投产170万吨氯化铵能力,总能力将超过1,600万吨。为扭转当前氯化铵销售的被动局面,并为氯化铵长期、稳定销售打好基础,联碱企业应重视农用氯化铵的宣传和推广,消除社会上对氯化铵的疑虑和偏见,全面、客观地认识氯化铵的优势和局限。在此基础上,通过作为复混肥原料、单独施肥、增加出口和拓展工业氯化铵应用等多种途径做好氯化铵的销售工作,以保持联碱法的优势,促进联碱企业的健康发展。

 

tag: 科学看待农用氯化铵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2426.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