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化学除草剂评价及杂草综合防控方案
作者:曲耀训 更新时间:2013-10-11 点击量:4082
    40多年前,东北国营农场率先跟进国外先进技术,开拓、引领并推动国内大豆田化学除草,历经几代人艰辛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已降服大豆田草害。随着农化产品的快速发展,豆农对化学除草技术的期望值持续升高,因此有必要认真总结已有经验,清醒找出差距,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科学策略,落实可行性具体措施,从而保障大豆安全生产。笔者以东北大豆田科学除草为例,浅谈愚见,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1  准确掌握已应用主要药剂性能,用其长,避其短,提高正能量,减少负效应
    选准应用药剂,等于大豆田化除成功一半。已用于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很多,可用的更多,且每种药剂都有两重性,为便于掌握比较,仅就应用时间长、范围少、用量大的品种,以田间表现效果突出点,分6类进行梳理,便于豆农“知人善任,用兵如神”,利于事半功倍。
1.1  土壤处理防除一年生单子叶和小粒种子双子叶杂草药剂
    ① 氟乐灵。优点:药效期在两个月以上,对分批次出草的春播大豆田也能达到一次用药一季无草,让国人最早看到除草剂在大豆田化学除草的功效。缺点:遇光易分解,需喷药后混土间隔3~5天才能播种,易延误抢墒播种最佳时间且混土费工,又加后继优秀产品相继出现,已很少应用。
    ② 乙草胺。优点:活性高,除草效果好,亩成本低,含量与剂型多,便于豆农选择,不需混土,应用方便,是继氟乐灵之后至今仍应用的一个大吨位品种。缺点:应用后大豆早期出现烧根伤苗,遇低温高湿更为常见,后期又易出现贪青晚熟,还会造成荚少粒小的潜在减产,用量趋于减少。
    ③ 异丙甲草胺。优点:与乙草胺相比,对大豆安全性明显提高,利于大豆壮苗早发。缺点:活性略低,用量略大,成本略高。目前仍是一个非大吨位应用时间长的品种,但随着豆农对安全性认识理念不断增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品种。
1.2  土壤处理防除双子叶杂草药剂
    ① 2,4-滴丁酯。优点:活性高,用量小,成本低,对东北豆区“三菜”(刺儿菜、苣荬菜、鸭跖草)防效好,后茬无残留,一直应用于与其他药剂复配。缺点:用药量、用药期、用药器械清洗必须严格掌握,且挥发飘移药害特别严重,仅能用于东北豆田。
    ② 嗪草酮。优点:对常见双子叶杂草能很好防除并兼除部分单子叶杂草,后茬无残留,安全性明显高于2,4-滴丁酯,是东北豆区应用时间长、用量大的一个好品种。缺点:沙质土或有机质含量低于2,以及水涝田及不良生长大豆很易产生药害。
    ③ 扑草净。优点:对常见双子叶杂草有很好防效并兼除部分单子叶杂草,成本较低,可混性好,无明显飘移药害,是复配药剂常用品种。缺点:35℃以上或用量过大时对大豆不安全,东北以外大豆田应用时要注意温度。
    ④ 咪唑乙烟酸。优点:对常见双子叶、单子叶杂草都有效,也可用于茎叶处理。缺点:干旱条件下对单子叶杂草防效低,对不良生长大豆易产生药害,后茬残留药害重限制了其应用推广。
1.3  土壤处理类复配药剂
    遵循药剂复配原则,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除草机制的药剂复配在一起,无不良物理、化学反应,并能加成或增效,利于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减少单剂用量提高对大豆安全性和延缓杂草抗性;减少用药次数,解放劳动力并节约成本,适合东北豆农把防效好作为第一位的理念。常用复配药剂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2,4-滴丁酯+嗪草酮(或噻吩磺隆、扑草净、广灭灵、咪唑乙烟酸)。黄淮夏豆区主要用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扑草净,既能防除常见杂草又可减少对大豆周围敏感作物和后茬作物药害。
1.4  茎叶处理防除单子叶杂草药剂
    防除该类杂草的药剂在豆田应用时间长、用量大、品种多的是芳氧苯氧基丙酸类和环己烯酮类。其共性是内吸传导力强、杀草效果好;选择性强,对大豆高度安全,加倍用量也不产生药害;用药适期宽,用量幅度宽,便于应用操作而深受豆农欢迎。已用于豆田的5种药剂既表现出以上共性,又表现出品种个性。
    ① 高效氟吡甲禾灵。优点:击倒性强,杂草显效时间快,药后3~5天杂草全部干枯死亡。对40~50厘米大龄草也有很好防效,草龄不一致时很适用。
    ② 精吡氟禾草灵。优点:内吸性特强,对抗性大狗尾草、野糜子、多年生芦苇、白茅也有很好防效。缺点:亩用量偏大,成本略高。
    ③ 精喹禾灵。优点:具有本类药剂杀草共性,亩用量低于其他同类药剂而被广泛使用。
    ④ 烯禾啶。优点:对出土一致、10~20厘米叶龄草防效很好。缺点:对叶龄不一致的大龄草防除效果差,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只在东北春豆区有一定市场。
    ⑤ 烯草酮。优点:内吸性很强,10℃以下应用不受气温影响,杀草效果也很好。缺点:药剂易分解,制剂必须当年用完,较难贮存。
1.5  茎叶处理防除双子叶杂草药剂
    ① 氟磺胺草醚。优点:杀草谱宽,对豆田常见双子叶杂草都有很好防效;显效快,药后一天杂草有明显症状;混配性好,能与多种药剂复配且有很好增效作用;大豆受药害后易恢复,是当前同类药剂用量最大品种。缺点:残效期长,连续应用改种敏感作物很易产生药害;有时杂草死亡不彻底,易返青复活;对东北“三菜”不能根治的短板影响其应用。
    ② 氯酯磺草胺。优点:对东北豆田“三菜”特效,防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用量小,亩用有效成分仅1.7~2.5克,有应用前景。缺点:上市较晚,生产企业销售价高,豆农需要有一个认识比较过程。
    ③ 灭草松。优点:在该类药剂中对大豆最安全;对苍耳防效突出,对豆田莎草也有很好防效;对下茬无残留等,使之成为大豆田长期使用的药剂之一。缺点:亩用量大、成本偏高而限制了大幅上量。
    ④ 异噁草松。优点:以苗后应用杀草为主,苗前也能封闭;以杀双子叶草为主,也杀部分单子叶杂草;可混性好。缺点:单剂用量大,残效期长,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⑤ 咪唑乙烟酸。优点:基本同于异噁草松,杀草活性略高于异噁草松。缺点:残效期长,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用药量大或对不良生长大豆易产生药害。
    ⑥ 乳氟禾草灵。优点:杀草谱广,作用速度快,亩用成本较低,大豆受害后易恢复。缺点:用量严格,24%制剂亩用量超过30毫升大豆易落叶,如遇干旱天气恢复慢,能造成减产。
1.6  茎叶处理类复配药剂
    该类药剂复配原则、应用意义同土壤处理复配类药剂。
    ① 氟磺胺草醚+广灭灵+精喹禾灵。优点:杀草谱广,基本能杀死豆田常见杂草,对东北豆田难防治“三菜”、问荆也有强抑制作用,具快速杀草和死草彻底双重优越性。亩用成本相对低,性价比好,有不同含量便于选用,是目前东大豆区用量最大品种。缺点:连续应用对改茬种敏感作物易产生药害,对“三菜”不能根治。
    ② 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精喹禾灵。优点:用灭草松代替异噁草松后,能提高对大豆的安全性和减轻对后茬敏感作物的药害。缺点:成本略高。
    ③ 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精吡氟禾草灵。优点:用精吡氟禾草灵代替精喹禾灵后,能提高对单子叶杂草的防效。缺点:亩成本略提高。另有加入咪唑乙烟酸复配剂。优点:提高药效。缺点:安全性略差。
    ④ 黄淮豆区多用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
2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夯实基础,持续稳步上水平
    产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豆田化防水平高低,只有做好产品质量,才能确保提升豆田化防水平。对产品总要求是高效、环保、经济,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制新的好产品
    一个优质高效新创制产品上市,能强力推动豆田化学防除上水平。最典型的是氯酯磺草胺问世,可以高效防除东北豆田“三菜”,切实解决了长期阻碍生产的难题。
    2)具有特色的好产品
    有些产品不是尽善尽美,却有独到特色之处,也能较大提高大豆化防水平。如应用异丙甲草胺后,大豆能壮苗早发利于高产丰收,解决了其他同类产品“除草不增产”的大缺陷。再如应用灭草松后,大豆能安全生长,后茬无残留,无应用后顾之忧。还如用氟磺胺草醚同芳氧苯氧基丙酸类药剂复配后能明显增效,既提高了除草效果,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3)剂型占优产品
    一种活性成分可加工成几种剂型,不同剂型又表现不同成效。要求一个好剂型应具备几点:一是对环境友好安全,如以水为介质的水基性制剂——水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二是能充分发挥农药活性成分药效且低毒。三是加工成熟的剂型,不能技术不成熟,一批一个样。四是成本相对低的剂型,性价比高,具有竞争优势。
    4)外观包装无瑕疵产品
    外观包装精美无瑕疵能吸人眼球,提高第一印象,促进购买力。首先是标签:三证要合法,应用范围不违规,使用方法简明易操作,农民上眼亲和力好;再是产品成分、含量、容量与标签一致,无隐性成分,不短斤少两。液体产品不分层、不沉淀、无絮状物,瓶装不渗漏,规格方便农民使用。固体产品不结块,包装不破裂,易储运。
3  提高综合用药技术,真正使豆田化除做得更好
    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用药技术,不是豆田化除的鸡肋,恰好相反,它对提升豆田化除水平至关重要。
3.1  查清豆田杂草真实发生情况,选择最佳药剂
    大豆田草害有马唐、旱稗、狗尾草、牛筋草、野糜子、芦苇、藜、反枝苋、马齿苋、苍耳、东北“三菜”、问荆等。它们又有多种发生情况:单子叶与双子叶共同发生地片较多;单子叶杂草以马唐数量较多,其次是旱稗、狗尾草;狗尾草是一个属,不同地片,绿狗尾与金色狗尾所占比例各不相同,抗药性也不同。双子叶杂草,东北豆田以藜、反枝苋数量较多,其次是“三菜”发生量较大;“三菜”有时混合发生,多以单种数量较多,黑龙江省以刺儿菜、苣荬菜数量较大,辽宁省以兰花菜数量较大。黄淮豆区双子叶杂草以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数量较多。有不少特殊地片,分别以蕨类问荆、东北“三菜”、苍耳、野苘麻、藜、铁苋菜各自为主。一般情况下,某一豆田发生杂草群落种类相对稳定,但随着农事操作改变和长期单一应用某种药剂,会影响杂草群落不断演替,如新上升的豆田恶性杂草问荆就是典型事例。
    杂草植株发生密度、杂草生长龄期,受不同温度、土墒湿度影响在年际间变化也较大,同样影响到化除效果。豆田杂草发生的多样性,仅靠单一用药模式,显然影响到化除效果。只有查清豆田杂草真实发生情况,根据各种药剂的性能特点,两者匹配,选择最佳药剂,并根据杂草数量和草龄,适当变化用药量,才能确保豆田化除效果。
3.2  适时、适量用药,提高除草效果,减少大豆药害
    适时用药。指在相同情况下,错过该时间用药,从而降低了除草效果增加了大豆不安全性。继氟乐灵之后,大豆田不提倡播前用药。墒情好的年份东北豆区和其它夏大豆区,播前田间已有不少杂草,土壤封闭药剂对其无效果,若等到茎叶处理用药,它们已成大龄草,较难防除。应结合土壤封闭加适量灭生性除草剂,进行一杀一封,最好在播种后当天用药,用药时间越早越好,忌讳大豆拱土期用药,避免产生药害。茎叶处理要在杂草尚未对大豆造成危害,大豆2~3片复叶,杂草出齐后的3~4叶敏感期用药,抗药力差,很易被杀死。
    适量用药。指有效防除靶标最低用量,既经济,又安全。如用量过低,杀不死杂草,用量大一是提高成本,二是增加对大豆不安全性。一种药剂用量对整个大豆化防而言是一个范围,但具体到某一田块是一个具体用量。适量用药也受到杂草密度、草龄、作物长势、气候条件等影响,要综合考虑,科学决策。目前普遍存在问题是用药量偏大,经销商想以此多卖药,豆农误认为用量大,效果好,宁多勿少。如东北豆区用35%精喹·广灭·氟磺胺EC,每瓶500毫升,每公顷用5瓶,其实4瓶效果也不错。每公顷多用500毫升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幸好大豆产生药害后易恢复,其他作物田弊端更大。还有些豆农无限度超量用药,调查中发现,齐齐哈尔地区部分豆农亩单用25%氟磺胺草醚AS超过300毫升,每亩超标达80~100毫升,效果可想而知。
3.3  顺应气候变化,好药用好
    多变气候因素,尤以近几年频发极端天气为大豆田化除带来了很多麻烦,设置了不少障碍。豆田化除时遇到的异常气候有:低温干旱、低温高湿、春涝、低温突转高温、高温干旱、持续阴雨等。不管哪种异常条件,都要随时调整大豆田化除方案与具体措施。遇低温干旱,既要适时晚播又要视降雨情况抢墒播种,除草剂量用上限。遇低温高湿,一是选择安全性高的品种,少用乙草胺、咪唑乙烟酸类合剂,并减少2,4-滴用量。二是药量用下限。异常气候,大豆苗往往长势弱,根部病害多,在高温情况下,杂草密度大,长势旺盛,茎叶除草也应随之变化。如仅根据杂草长势加大用药量,对弱苗大豆很易造成药害,且恢复慢,影响大豆安全生长。正确措施一是适量用药,二是选择苯达松(灭草松)等安全性较高的复配剂,并降低氟磺胺草醚、广灭灵(异噁草松)用量。异常气候年份,难以界定用土壤处理还是茎叶处理好,只能哪种适宜用哪种,有时两种都需要。当土壤封闭不好就需茎叶处理,此种情况,茎叶处理适当减量。遇干旱情况有条件浇水时,应在浇水后或雨后用药,避免药剂淋溶和径流,影响除草效果。干旱少雨,田间出现小老草,草矮叶龄高,抗药力强;杂草气孔关闭半关闭,不易吸收药剂,很难发挥药效;空气干燥,药剂挥发快,降低除草效果。如2008年6月中上旬,正是东北大豆茎叶除草时间,却连续干旱少雨,按常年用药量,普遍反映除草效果差。有的还引发一些事端。有经验农民或技术推广做得好的企业,指导农民适当提高用量,除草效果就好。两者效果比较,差异太大,也凸显除草剂应用技术的重要性。不论土壤处理还是茎叶处理,当遇到干旱少雨都应适当提高用量,遇到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都应适当降低用药量。
3.4  不可忽视的其他因素
    喷药液量要适中。在药剂用量一定情况下,喷药液量亦影响除草效果。大豆土壤封闭除草,亩喷药液量低于30公升,不仅影响土表湿度,关键是药剂形不成有效均匀除草膜,而呈聚集点片状分布,势必出现药剂少或无药剂地方除草效果差,药剂聚多地方大豆又易出现药害。在土壤干旱状态下,如条件允许,多喷一些药液更好。在土墒湿度大的情况下,亩喷药液量也不能低于30公升,不会因喷药液量大而出现负效应。大豆茎叶处理,亩喷药液量不能低于20公升,杂草密度大,草龄大可适当多喷药液量,一般不超过30公斤,以药液均匀喷遍所有杂草茎叶,又不大量落在地表为宜,触杀性药剂更要喷匀。近几年因喷药液量问题影响除草效果和产生药害情况趋于增多。
    选择好水质对药。如果条件允许,选用自来水最好。池塘、水沟内水浑浊时,尤其雨后,仅用过滤网滤掉植物残渣等,只能保证不堵塞喷雾器械,但浑水中所含的一些金属离子易吸附除草剂有效成分而降低除草效果。同理,深井水虽是清水,但并非最好对药用水,此外含盐量高的咸水也不能用于对药。
3.5  密切关注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种植情况,审时度势做好大豆田化除
    含大豆在内的转基因作物争议颇大,但局势似乎朝着应用推广方向发展。国内已大量购进转基因商品大豆。从购进商品大豆到种植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推广应用,难以评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确定种植推广,必然像开启闸门的洪水,冲击着大豆田传统化除,大豆田除草剂也必然会重新洗牌。我们只有静心观察,顺势而行,避免被动和盲动,做好两手准备。
    大豆起源于我国,长期以来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现已被巴西、美国、阿根廷超过。大豆低产、经济收入低使很多豆田已改种其他作物。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品种问世,直接威胁着传统大豆种植。为了重回中国大豆霸主地位,我们农药植保人士都应为之尽力,做好大豆田化防。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药快讯, 2013 (19): 43-45.
tag: 大豆田化学除草剂评价及杂草综合防控方案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276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