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玉米田苗后除草剂中,硝磺草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其除草速度快,并且对玉米安全性高,获得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不过,厂家的推广不当及农民的认识不足,导致了这个品种进入了错误的推广境地。2013年,从华北到华东,玉米产区几乎全军覆没,已经充分暴露了这个问题。
硝磺草酮,为触杀型除草剂,属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杂草受药后,一般3~5天内即表现白化,但最终死亡与否与多种因素有关。
1 打药时间必须要早,不可迟打。这是导致硝磺草酮推广失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为硝磺草酮安全,且玉米生长前期烟嘧磺隆控制效果较好,故销售商有意无意就前期推广烟嘧磺隆,后期玉米超过5叶期后推广硝磺草酮,殊不知当玉米5叶期以后,杂草也不断地长大了,而随着杂草长大的过程中,其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是成倍增长的。
2 一定要针对不同的草相,有选择地使用硝磺草酮。硝磺草酮杀草谱广,但不是见草就杀,其在杀草谱上的弱点也很明显,对狗尾草效果差、对4叶期以上马唐、牛筋草很难起到好的控制效果。所以在推广的时候,必须要关注到当地麦田的主导草相进而要确定每个农户的地里的草相构成情况,针对性地用药。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时控制在杂草3叶期前施药,杂草3叶期以后及时选用其它合适的除草剂。诚然,近年推广硝磺草酮,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但一味地为了追求利润而盲目地推广硝磺草酮,必将对自己的品牌造成很大影响,从长远看也必然得不偿失。
2012年,商丘地区的虞城、睢县推广硝磺草酮类品种,很多农户反映药效不好,给当地的经销商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其实除了用药时期不正确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的狗尾草为主导草相,硝磺草酮对其效果不好。现在,这两地的客户也对该类品种避而远之,很少再推广了。
2013年,因为前期干旱,杂草出苗不整齐,当小麦分蘖末期时杂草只出了一部分,且已长得很大,农民前期普遍没打药,一方面考虑到干旱打药影响效果,一方面考虑到草太少,打药浪费。等后期大面积降雨后,杂草不断萌发,长势很猛,地里过于潮湿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前期已长出的杂草草龄及抗性很大,这个时候打硝磺草酮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综上,笔者认为,发挥硝磺草酮的好处在于速效性,打药要早,减小杂草与小麦的共生时间,从而相对提高小麦产量,这才是充分利用好硝磺草酮的根本所在。
笔者建议:小麦4~5叶期后,如果地里的杂草已有约1/4萌发,且已长至3~4叶期时,必须打一遍药,控制杂草。为控制施药成本和省工省时,可有选择地针对有杂草的地方进行点施。等到后期有雨水时,第二批杂草长起来后,3~4叶期时,再打一遍药。同时,针对不同草相,如农民地里主要是马唐、狗尾草或者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应果断地推荐烟嘧磺隆类品种,提高整体控制效果,也赢得在农民朋友们心中的品牌和信任。
2011年,硝磺草酮在全球的销售额为5.4亿美元,远远超过烟嘧磺隆的2.8亿美元,只有正确认识该品种,正确推广,才能让硝磺草酮这个品种重新获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