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国家标准(GB/T 19378—2003)中制定了120种农药剂型的名称和代码,当时几乎涵盖了国内外农用和卫生用农药产品的所有剂型。该标准主要参考了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的《FAO和WHO农药标准制定和使用手册》,并结合我国国情制订的。2008年,在《农药登记管理术语》农业行业标准(NY/T 1667—2008)(以下简称农行标)中又增加了15种剂型。以上2个标准共对135种农药剂型的名称及代码进行了规定。
随着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农药的更新以及对农药剂型管理理念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国际上在不断修订和增减农药剂型的名称、代码和定义,我国农药剂型也需要通过增加、合并、淘汰等方式进行适当修订和调整,使农药剂型更科学合理,并与国际接轨。同时,农药剂型标准发布已近10年,建议尽快将该标准的修订工作列入计划。为此,笔者汇总标准实施以来剂型增减修订情况和国际剂型发展状况,提出修订剂型标准的建议,希望能与业内专家探讨,为进一步完善《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标准打下基础。
1 农药剂型的概况
1.1 农药剂型简介
农药加工是指在原药/母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包括各种助剂、溶剂或填料等),制成便于使用的稳定形态的农药产品的过程,其制得的最终产品即为农药制剂。农药剂型是指农药经加工后,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性(包括规格等)和使用方法的产品。农药剂型对制剂加工和使用都很重要。每个农药品种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活性等都各自不同,所以要根据它们的理化特性(如物态、熔点、溶解度、挥发性、在水中溶解和稳定性、热稳定性等)、生物性质(有效成分活性、靶标生物特性、作用方式、使用方法和技术等)、经济效益(加工成本及市场需求)以及安全和环保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剂型。
从物理状态上看,农药产品可分为液体、固体和气体3类剂型(主要以前2类为主)。目前,随着环保和安全意识加强,液体制剂主要考虑减少有害有机溶剂和乳化剂的用量,固体制剂主要考虑减少粉尘及漂移等问题,降低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出台了加强农药剂型和助剂管理的有关政策,我国工信部、科技部和环境保护部也共同发布了《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2年版,鼓励开发环境友好型剂型。现总结了6个主要剂型在农药加工中一般需要优先考虑有效成分的主要特性(见表1)。
剂 型 |
优先考虑有效成分的主要特性 |
乳油 |
常温下是液体或固体(熔点<70℃),在水中不稳定,易溶于脂溶性溶剂 |
悬浮剂 |
常温下是固体(熔点>70℃),在水中稳定,难溶或不溶于水 |
可湿性粉剂、 |
常温下是固体(熔点>70℃),难溶或不溶于脂溶性溶剂 |
水乳剂、微乳剂 |
常温下是液体或固体(熔点<70℃),在水中稳定,具有一定脂溶性,在水中溶解度较低 |
农药的性质决定农药剂型的选择。不同剂型的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和登记资料要求存在差异。如多菌灵等杂环类农药,因不溶于大多数溶剂,一般不可能加工成乳油,可加工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为增加草甘膦等酸性农药的溶解度,可加工成盐形式的水剂或其他可溶类剂型;为增加产品稳定性,霜霉威常以盐酸盐的形式加工成水剂等剂型。另外,对此类产品还需考虑它成盐后制剂的pH值(一般>4)和使用时的稀释倍数,以确保环境安全。
对新增的创制剂型需要慎重,要查阅文献、论证其科学合理性,并按农药剂型名称和代码命名原则,建立新剂型的名称、定义及代码,以便规范管理。
1.2 我国剂型现状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已登记在册的农药产品约2.7万个,其中原药/母药约占11.6%。从农药剂型分类统计比例看:乳油最多占38%,其次为可湿性粉剂24%,水剂7%,悬浮剂6%,水分散粒剂3%,以及水乳剂、微乳剂、可溶粉剂、气雾剂、蚊香,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溶液剂、悬乳剂、颗粒剂、粉剂、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饵剂等。
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角度看,占登记产品总数近40%的乳油数量建议应考虑适当递减;微乳剂在加工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大量的乳化剂和溶剂,所以,建议仅作为特殊用途使用,不宜大力推广;应鼓励生产悬浮剂、水乳剂等水基型剂型的产品。水剂是我国特有的隶属于可溶液剂的以水为主要介质的剂型,在国际市场通常将二者统称为可溶液剂。近期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的登记数量在直线上升,考虑它的特性和成本,建议加工成有特色的产品。
目前,在我国已登记的有2种剂型没有列入剂型国标中,一种是结晶/结晶粉,它是一种固体形态,不是剂型,在国际剂型中也从来没有过。其产品有赤霉酸和石硫合剂。赤霉酸原药国家标准于2011年修订,含量为90%,其可溶粉剂含量分别为3%、10%、20%、40%,也就是说85%赤霉酸结晶粉不可能做成可溶粉剂,又达不到原药水平,是个生产不到位的产品;而石硫合剂(即多硫化钙),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使用。以前由生石灰、硫磺粉,经过水煮制得一种混合药液,多为现制现用。现在把它制作成固体产品,滤除固体残渣,把清澈药液蒸发后产生结晶态产品就称“结晶”,其有效成分含量只有45%。另一个是“湿粉”,其产品敌磺钠含水量很大,能否确保产品质量,值得探讨,且国际剂型中也没有该剂型。
2 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
2.1 国际剂型发展的特点
分析2010年版《FAO和WHO的农药标准制定和使用手册》附录E中收录的第6版“植保(国际)协会(CropLife International)农药剂型和代码”(以下简称CropLife),体现出3个特点。
1)减少剂型,科学分类
在1987年版中有65种剂型;1995年版中有72种剂型;2002年版中有91种剂型,增加了3种卫生用剂型;2006年版中有92种剂型,新增加了长效驱蚊帐(LN)剂型;而2010年版却只有63种剂型。
最新版的国际剂型名单中减少了部分因外观、形状和介质等差异造成的特性差别较小的剂型(如在颗粒剂下没有再细分大粒剂、细粒剂、微粒剂和微囊粒剂剂型,在烟剂剂型下没有再细分烟片、烟罐、烟弹、烟烛、烟球、烟棒等剂型,在饵剂下没有再细分饵粉、饵粒、饵块、饵片、谷饵剂型等),通过历年版本中剂型数量变化,尤其是最新版中剂型的数量,说明农药剂型定义不能订得太窄,定义范围要适当宽泛,不能由于介质、形状等因素的变化就派生新剂型,要有一定的通用性、持续性。另外,在市场上没有(或仅有极少)流通的产品可能也是在剂型名单中取消的原因之一。
2)FAO/WHO联合,统一规范
2002年,FAO和WHO共同发布了《FAO和WHO的农药标准制定和使用手册》,统一制订了农用和卫生用农药剂型产品的技术指标,有利科学管理。先后增订了气雾剂、蚊香、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和长效驱蚊帐5个主要卫生用剂型的规范标准。在CropLife农药剂型和代码中也增加了卫生用剂型和代码。
3)淘劣增良,环保领航
总体看剂型发展还是比较稳步,淘汰的多为落后剂型,如漂浮粉剂等,新增的多为相对低碳、环境友好类剂型,如长效驱蚊帐等,这是农药发展的方向。另外,新增加具有多重特性剂型,如悬乳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微囊悬浮-水乳剂、微囊悬浮-悬乳剂等,开辟了剂型的新天地。
2.2 我国剂型的发展
随着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加强,我国正在逐渐减少粉剂、乳油等相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剂型产品登记数量,环境友好剂型产品的数量在显著增加,如悬浮剂、水剂等,尤其是卫生用农药的悬浮剂、水乳剂、诱饵类制剂等,近3年均增长了50%。虽然市场上也有新剂型出现,但要让它成为“经典”剂型,还需要有严谨的剂型和加工研究以及市场的检验和认同。
3 修订剂型标准的建议及说明
此次修订剂型标准的建议主要参考了2010年版《FAO和WHO的农药标准制定和使用手册》中农药剂型分类、定义和代码以及附录E的第6版“CropLife农药剂型和代码”,综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中已制定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结合市场已有产品或正在开发的剂型。遵循安全、环保、科学、规范的宗旨,以FAO农药剂型分类法为蓝本,以固态和液态形式和性能分类进行科学排序,共拟定了76种农药剂型的名称及代码,比现行的国标和农行标剂型减少了63种,新增4种,其中我国创制剂型占27%,主要为卫生类产品剂型。对国际上做调整和部分文字修改的剂型也相应做了修订;并本着便于区分、不混淆和适用性强的原则进行剂型优化调整和分类。对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没有制定的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的,遵循我国剂型名称的命名原则和农药代码的规律,制定我国农药剂型名称、代码及说明。
3.1 剂型命名原则和代码规律
农药剂型命名原则 在2003年《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国家标准中的命名原则是以产品的状态为主题词,再冠以性能或用途等;剂型名称要简捷和不重复,一般为2~5个字;通俗易懂,易读易记;兼顾习惯用法;并注意与化工、医药、化妆等其他专业用语的区别。为了使农药剂型名称科学、准确、系统、完整,便于使用,以及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国农药剂型的名称和代码应尽可能地采用国际通用剂型名称和代码,对创制剂型要按我国农药剂型命名原则,参考国际命名规律,制定新增剂型中英文名称,并注明其剂型的定义。
农药剂型代码规律 国际剂型代码多采用剂型英文单词中2个字母的组合体(见表2),并兼顾同类剂型表示的一致性,如可溶粒剂water soluble granule—SG、可溶片剂water soluble tablet—ST等。我国对有国际代码的将采用国际代码,对我国创制剂型的英文及代码要尽量参照此方式制定,在遵循国际英文名称和代码的规律和不重叠、不混淆的原则下,制定我国农药剂型英文名称及代码,并加注“*”号备注。
表2 国际剂型代码的规律
农药剂型单词数量 |
排列/次序组合规律 |
范 例 |
2个单词 |
多为2个单词首位字母顺序或倒序的组合体 |
粉剂(dustable powder)DP、可湿粉剂(wettable powder)WP、可分散油悬浮剂(oil dispersion)OD;电热蚊香片(vaporizing mat)MV、浓饵剂(bait concentrate)CB |
有的以第一单词首位和其中某个字母或谐音字母的组合体 |
原药(technical material)TC、母药(technica concentrate)TK、可溶液剂(soluble concentrate)SL | |
例外可能是历史习惯用法 |
烟剂(smoke generator)FU(可能由fog形象派生) | |
1个单词 |
多为首位字母和其中某个字母的组合体 |
颗粒剂(granule)GR、缓释块(briquette)BR、脂膏(grease)GS |
多个单词 |
多为首个单词和具有代表性单词或其中2个具有代表性单词的首位字母的组合体 |
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G、水乳剂(emulsion,oil in water)EW、种子处理悬浮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FS;可溶粒剂(water soluble granule)SG |
多重特性制剂 |
用“Z”打头,加上第2种剂型代码中末位字母的组合体 |
微囊悬浮-悬乳剂(a mixed formulation of CS and SE)ZE |
3.2 修订剂型标准的建议和说明
3.2.1 原药和母药
表3 原药和母药的中英文名称、代码及定义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代 码 |
定 义 |
原药 |
technical material |
TC |
在制造过程中得到有效成分及有关杂质组成的产品,必要时可加入少量的添加剂(稳定剂) |
母药 |
technical concentrate |
TK |
在制造过程中得到有效成分及有关杂质组成的产品,可能含有少量必需的添加剂(稳定剂)和适当的稀释剂 |
建议将“原油、原液、原粉”等统称为原药,结晶、结晶粉是一种固体形态,不是剂型。将“母液、原药溶液、苯油、预混液、浓缩液、浓剂”及微生物、植物源等农药的“浓缩液、高孢粉、原药”等统称为母药。它用于配制各种制剂而不是最终产品,一般不直接使用,为加工、贮存、运输方便及保证产品稳定性,它与原药和制剂在助剂、含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建议将原标准中滴加液SF*合并到母药。
3.2.2 固体制剂
1)直接使用的固体制剂
表4 直接使用的固体制剂中英文名称、代码及定义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代 码 |
定 义 |
粉剂 |
dustable powder |
DP |
适用于喷粉或撒布的自由流动粉状制剂 |
颗粒剂 |
granule |
GR |
直接使用,具有一定粒径范围可自由流动的固体制剂 |
片剂 |
tablet for direct application/tablet |
DT/TB |
直接使用具有统一形状和大小的片状制剂(通常为圆形、具有两平面或凸面,两面之间的距离<直径,也可为长方体等形状) |
杀螨纸 |
acaricide paper |
AP* |
含有效成分、直接用于驱杀螨虫的纸质片状制剂 |
挂条 |
strip |
SR* |
含有效成分、直接用于防治有害昆虫悬挂使用的条状制剂 |
球剂 |
pellet |
PT |
含有效成分、直接使用的球状制剂(一般直径>6 mm) |
棒剂 |
plant rodlet |
PR |
含有效成分、直接使用的棒状制剂(一般长为X cm,直径X mm,即长度>直径) |
原标准的大粒剂GG、细粒剂FG、微粒剂FG和微囊粒剂CG是根据粒径范围和材质(包囊)差异细化派生的剂型,现在国际上已没列出,实际在颗粒剂产品标准中都需标明粒径范围,建议将它们合并到颗粒剂,不再细分,避免造成混淆;另外,由于颗粒剂加工工艺,该剂型本身作用就比较缓慢,且目前还没有合适区别和检测方法,建议不再以材质变化而派生剂型,如需要可在标签上标注。原标准的触杀粉CP属于粉剂的一种,虽然国际上列出,但仅用于卫生,且与粉剂特性差异不大、产品不多,建议合并到粉剂。建议淘汰原标准的漂浮粉剂GP,因国际上已取消,且此剂型在生产和使用中易存安全隐患。
建议淘汰原标准的块剂BF*,因它的形状不好确定,也没有产品登记,国际上也没此剂型。建议将原标准的防蛀片剂MPT*、防蛀球剂MPP*分别合并到直接使用的片剂和球剂,根据需要可增加“防蛀/防蛀防霉”功能词。农行标中的杀螨纸、挂条,已有产品,建议为增订剂型,且它们均隶属片剂的派生剂型。将原标准的熏蒸挂条VS*合并为挂条。将原标准的笔剂CA*合并到棒剂,由于笔剂与粉笔外观相似,易使儿童误用,根据农药检(药政)〔1999〕75号,为保障儿童安全,限制部分卫生用农药产品外观形状,如杀蟑笔剂应区别于普通粉笔形状,不能加工类似儿童玩具形状或易于接触的产品。现它已改成椭圆扁长棒状,故称棒剂。
2)可分散的固体制剂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代 码 |
定 义 |
可湿粉剂 |
wettable powder |
WP |
可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浮液的粉状制剂 |
油分散粉剂 |
oil dispersible powder |
OP |
用有机溶剂分散成悬浮液使用的粉状制剂 |
乳粉剂 |
emulsifiable powder |
EP |
水不溶的有效成分在水中分散后形成水包油乳状液的粉状制剂 |
水分散粒剂 |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
WG |
在水中崩解并分散成悬浮液使用的粒状制剂 |
乳粒剂 |
emulsifiable granule |
EG |
水不溶的有效成分在水中分散后形成水包油乳状液的粒状制剂 |
水分散片剂 |
water dispersible tablet |
WT |
在水中崩解并分散形成悬浮液的片状制剂 |
本统一取消了可湿类和可溶类剂型中的“性”字,当时考虑可湿性粉剂已叫习惯,仅保留这唯一的一个“性”字,即可湿性粉剂。此次建议统一取消最后这个“性”字,即为可湿粉剂,以便科学管理。农行标中的乳粉剂采用国际剂型和代码,建议此次为增订剂型。原标准的可分散片剂,考虑与水分散片剂的对应关系,以便管理,建议修改为“水分散片剂”。原标准的泡腾粒剂EA*、在国际上已取消泡腾片剂EB,建议分别合并到水分散粒剂和水分散片剂。
3)可溶固体制剂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代码 |
定义 |
可溶粉剂 |
water soluble powder |
SP |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中形成真溶液,可含有一定量的非水溶性惰性组分的粉状制剂 |
可溶粒剂 |
water soluble granule |
SG |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中形成真溶液,可含有一定量的非水溶性惰性组分的粒状制剂 |
可溶片剂 |
water soluble tablet |
ST |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中形成真溶液,可含有一定量的非水溶性惰性组分的片状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