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热潮涌来 农资企业迎契机
作者: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5-07-22 点击量:1069

6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具体措施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这一大趋势下,“互联网+”势必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新业态生成的重要动力。

 

"互联网+"热潮涌进传统农业

农业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最传统的产业形式,将无法避免进入“互联网+”的热潮中。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不平衡;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物质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环节都不成熟。“互联网+”热潮的涌来,将从各个方面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从而实现升级重组。

 

首先,“互联网+”将从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供应,进而变革农资生产商和农户之间的关系。其次,“互联网+”将大幅推动智慧农业的进程;互联网将通过精确农业、农业物联网、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农业规模化难以推进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产品价值实现问题等的改造。同时,农业互联网时代将从“空间、时间、成本、安全、个性化”等角度全面改变农产品消费市场,增强农产品消费者的客户体验和客户粘性。

 

面对农村这个具有7亿消费者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农资企业已触网进入农业电商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农资企业作为拥有农业全产业链中最丰富信息的角色,将面临全新的考验。借助互联网,他们需要建立起以农资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金融的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农业互联网金融将贯穿于农资销售和购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的每个过程。

 

相比于一般领域的电商,农资行业先天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农药等产品本身对使用技术以及后续服务的高度依赖,因而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往往成为了决定“互联网+农资”企业成败的关键。

 

农资电商平台如何真正实现"互联网+"

在“触网”电商的众多农资企业中,销售农药等农资产品占据了相当大比重。这其中存在一个误区:互联网+农药并不等于网上卖农药。因为农药是物技结合、关乎食品安全的特殊商品,技术服务将会伴随农药产品一同提供给农民。同时由于多数农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因而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往往成为了决定互联网+农资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这一方面,今年初“田田圈”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模式。“田田圈”是诺普信打造的农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不同于一般农资电商,这种模式集合了供应商、运营商、种植户、涉农服务商以及农村金融等机构,可全方位对接农户需求。同时围绕广大农村的种植技术、科学种植水平、种植装备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为农民农业生产服务。这种策略符合广大农民的技术需求。

 

“产销脱节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一直是农业发展面对的挑战,为破解这些难题,田田圈建立了融合农资供应、农业技术服务、金融支持的服务平台,并打通农产品上行体系和消费品下行体系。”田田圈品牌总监谢文忠介绍。

 

事实上,自年初推广以来,这种模式发展迅速,仅山东烟台栖霞区,就已开设20多家线下服务中心。这背后的奥秘在于田田圈实现线上厂商一体联盟采集,大幅降低了中间成本,以栖霞苹果区的果农为例,通过定单采购,每亩药肥即可降低25%的种植成本。据了解,一家乡镇级别的田田圈农业服务中心短短开业的前3天,就可以创造等同于转型前1年的总收入。

 

"互联网+"改变农民传统生产方式

长久以来,我国农民多数依赖经验、习惯进行农业生产,“互联网+”的出现也将改变这一老旧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

 

以田田圈为例,其最受欢迎的一个服务是手机端应用程序:从田田圈免费发放给农民的智能手机上,打开APP程序农业信息、专家咨询、农资购买、在线交流等几大功能就可以方便实现。用户可以了解实时的农业资讯和种植技术、向专家咨询问题和远程诊断。

 

另外,田田圈也引入了一个服务概念:PCA,即从优秀的农户中发展一批懂种植技术和作物管理的种地能手,他们对当地农业种植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利用APP等互联网工具,这些PCA专家队伍形成了一张接地气的服务网络。

 

将时下最先进的手机端应用技术引入农业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日常生产活动的效率,同时也使农业生产更为科学合理。

 

赊销是传统农资销售中一直存在的现象,农民缺少流动资金,而传统金融体系对大多数农民不提供融资服务。针对这一顽疾,田田圈打造了自己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募集的资金直接借给上述优质农户,以满足农户的农资采购需求。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已突破10万人,成交额突破3亿元。

 

田田圈模式通过提供农资和植保技术服务,与用户建立起频率高、粘性强的互动关系,构建了对接农户产品、技术、金融、农产品销售等需求的“三农”服务互联网生态圈。“互联网+农业,必须真正抵达田间地头,直接触摸到数亿农民的需求。”谢文忠表示。

 

  诚然,“互联网+农业”正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们有理由对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充满期待。
农药快讯, 2015 (14): 21.
tag: "互联网+"热潮涌来农资企业迎契机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5665.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