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上几种常见白穗的识别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曹立耘 更新时间:2015-08-25 点击量:1381

    晚稻生长后期,因病虫危害,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白穗现象。稻瘟病、纹枯病、小球菌核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危害后,都能出现白穗,但它们还是各有差别。正确区分和掌握不同原因出现的白穗病状,是指导病虫防治和预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主要是受发生在穗颈、穗轴、枝梗上,稻瘟病菌对这些部位的侵入,表现初为水渍状褐色斑点,以后变成黑褐色呈环状并上下扩展。变色部可达2~3毫米,病变处容易折断,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早期侵害穗颈的常造成“全白穗”;侵害穗轴的形成“半白穗”;局部枝梗被害的形成“阴阳穗”。它们均无虫害状,白穗不易拔出,田间分布较分散,无成团现象。

 

    纹枯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稻茎上无虫孔、虫粪现象,白穗不易拔出,自下而上在叶鞘、茎秆、叶片上均可见灰褐色或灰绿色云纹状病斑,穗颈上云形斑呈污染色,中下部内外分别布满白色菌丝团,有的还可见到菌核。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及其附近可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这就是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构成的子实层。稻穗因下部组织感病,不能向上运输营养物质,而形成成片或成团的白穗。

 

    小球菌核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稻茎上无虫孔、虫粪,类似纹枯病危害造成的白穗,不同的是晚稻植株近基部茎秆和紧贴病叶的茎秆上,有黑褐色小点或褐色纵向的细条斑,茎秆组织变黑腐朽,仅留纤维状管束,病叶叶鞘和茎秆内产生大量黑色的小球菌核,呈现典型的小球菌核病的症状。被害茎组织软腐,植株常贴地倒伏。这主要是由于稻株茎秆组织腐烂后,无法向上供应养分和水分,稻穗死亡形成白穗,往往是大面积出现。

 

    基腐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细菌性基腐病一般在晚稻分蘖期至灌浆期发生,特别是在高温和降雨量大的年份,最容易发生晚稻的基腐病。晚稻分蘖开始一直到水稻抽穗,病菌都能侵入危害。分蘖期侵入稻株后,即在基部1~2节上出现像开水烫一样的病斑,淡褐色,以后心叶变枯,形似螟虫为害的“枯心苗”;孕穗以后侵入稻株,病斑颜色逐渐变深褐色,基部茎秆一圈为暗褐色,发病基节虽然坚挺,但其内部输导组织已变成深褐色而腐烂,并散发出恶臭味;进入抽穗灌浆期发病高峰,以“青枯型”病株为主,以后出现枯孕穗、白穗等症状,枯穗类似螟虫为害的“白穗”。

 

    螟虫为害造成的白穗  主要是三化螟、大螟、二化螟三种,在晚稻孕穗至齐穗前侵入危害,均可造成白穗。这些白穗容易拔出,均有虫咬伤和虫粪的显著症状。以及穗茎部无病害状的共同点等。但二化螟危害造成的白穗,穗茎较软,茎内外虫粪呈木屑状,新鲜虫粪粒子较小;三化螟危害的白穗,穗茎上为环状虫咬伤,内外木屑状虫粪较少,新鲜虫粪子粒较大;大螟危害的白穗茎很软,茎内外虫粪很多,新鲜虫粪呈稀烂米糠状,这种白穗多发生在田边,而二、三化螟为害的白穗在田间呈明显团状分布。

 

    飞虱为害造成的白穗  近几年晚稻褐飞虱危害呈上升趋势。大量成虫和若虫群集晚稻茎基部,以食叶鞘汁液,稻株褪绿变黄,有明显危害中心,受害稻株茎基部变黑腐朽倒伏,形成“黄塘”,褐飞虱危害造成的晚稻白穗,无虫孔、虫粪等被害状,白穗不易拔出。

 

农药快讯, 2015 (16): 50.
tag: 晚稻上几种常见白穗的识别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5845.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