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15年第22期
  文章:70篇
聚焦农药转型发展新方向——记第七届中国农药工业高峰论坛(福华论坛)
作者:徐 岩 更新时间:2015-11-27 点击量:1641

  10月29日上午,以“跨界发展中的农药”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农药工业高峰论坛(福华论坛)在上海世博馆福华厅举行。该论坛系第十五届全国农药交流会同期会议,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举行。行业巨头齐聚一堂,对农药的跨界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草甘膦等农药企业转型是行业的热点。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等多位嘉宾的观点碰撞,为参会代表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将整个论坛带向了新的高潮。

 

周期性不复存在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承宇分析指出,在全球农药销售额增长缓慢、杀菌剂增长迅速、新品种开发速度减慢、生物工程技术的影响日益强大、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非贸易壁垒增多的大环境下,国内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各种管理法规持续出台,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农药行业的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与会的草甘膦企业代表的认同。与会企业一致认为,当前我国草甘膦行业有两项重点工作要做:一是要消除消极舆论的影响,二是遏制行业的恶性竞争。

 

  据介绍,今年3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四大机构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召集了一次会议对几个农药(其中包括草甘膦)进行了对人类潜在的致癌风险评估。其结论是,草甘膦属于2A类的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这个结论与世界各地监管机构和科学机构的共识不一致。加拿大卫生部有害生物管理局、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等均表示质疑其评估结论、评估标准、评级流程以及相关数据来源的合理性等,多方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公开这些信息,并对此评估结论进行解释。

 

  这一事件使草甘膦广受关注,也影响了其全球推广进程。对此,不少与会草甘膦企业希望,同行业能够积极参与正面宣传,与相关国家部门进行沟通,避免进一步负面消息的传播。

 

  “虽然我们这些草甘膦企业在采取措施,但是这个事件还是对草甘膦的整个社会舆论导向有影响。如果控制不了舆论导向,这些未证实的消息一旦蔓延,一些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经验少、对草甘膦科学性认知水平有限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国家容易受此消极舆论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行业。”一位草甘膦企业负责人表示。

 

  此外,如何遏制恶性竞争也是与会企业关注的焦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理事会会长李勇武在交流会主题大会上也强调,农药行业的去产能化和结构调整,将会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目前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峻,一定要积极解决。

 

  据了解,草甘膦行业在2012年通过一轮的调整以后淘汰了很多的小企业,产能集中在前五大公司,价格也一路上涨,到2013年一度达到每吨4万元,在许多制造业不挣钱的时候,草甘膦制造企业还可以实现良性发展。但是,随着草甘膦价格的一路走高,许多农化行业的大公司开始陆续投资草甘膦,并且都是大手笔。

 

  张华认为,草甘膦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已不复存在,转入了长期低迷状态。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4年全年,草甘膦新增产能达到近30万吨。目前全球产能一共是120万吨,全球需求是70万吨,中国产能已经占到75万吨,2012年到2014年的历史数据来看,草甘膦出口量只有40万吨左右,国内用量大概5万吨,国内产能过剩达到一倍。

 

  “因为这些产能背后都是大公司,一旦产能起来,就很难下去,去产能化将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此,除非行业有内生式增长,成本有很大的下降,草甘膦价格绝不会有回暖的一天。”张华直言不讳地说。

 

技术产品须创新

  “希望草甘膦企业应该有紧迫感,不能再停留在以前产能扩张、拼价格的简单竞争上,而是在研发、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投入更多,争取更好的发展前景。”张华说。

 

  据了解,近期各大草甘膦企业纷纷采取各种途径,化解产能过剩,保障企业效益。目前草甘膦企业的出路除了大企业并购,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产品结构革新。

 

  “草甘膦现在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式,福华产能已经可以开到18万吨,但是,我们没有满负荷生产,是不希望行业继续恶性竞争下去。福华现在正在对甘氨酸法生产草甘膦工艺进行半连续化改造,这种改造一旦成功,能耗将减少30%~40%,为我们连续化改造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以目前的原材料成本来算,福华的草甘膦制造成本将在每吨15,000元以内。”张华说,福华今年还在新品研发上进行了大力投入效果很好,将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实现突破。

 

  据介绍,福华将围绕草甘膦进行6个除草剂新品的研发,目前已经成功的有3个产品。公司在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很大的革新,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实现了生产过程常温常压的连续化反应,很好地控制了成本。福华希望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实现突破。

 

  张华介绍说,在福华未来的规划中,草甘膦不是为了盈利,而仅仅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渠道产品,这是福华将要进行的一个转型。

 

  张华认为,过去靠产能扩张、靠低价销售方式争取到的客户资源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渠道,未来要把草甘膦当做渠道、当作品牌,在销售上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要依靠大数据,对客户终端的情况进行充分的收集和分析,比如气候、土壤、种植作物等,不断研发新品种,从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以草甘膦+其他产品打包的形式给客户提供综合方案。一方面,以此为采购平台,可以跟上游的生产厂家有很好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也能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此外,福华还会在1,000多亩的土地上引进优秀企业共同合作。福华正在园区的制造流程上进行研究,从原材料开始到主产品和副产品打组合,我们的技术研发也是针对这些产品。待园区研究完成以后,欢迎企业到福华产业平台上以工厂集成的模式进行合作,把所有的废弃物变成资源。”张华说。

 

转型瞄准新兴领域

  利用“互联网+”实现草甘膦等农药企业的转型,也是近期行业的热点话题。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了现代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拉近了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大大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

 

  与会嘉宾认为,随着农药行业步入调整期,行业转型迫在眉睫。电商应该跟随中国农业大趋势,转变商业模式,推进产业创新,顺应时代大潮,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去年11月,农一网打响了农资电商第一枪。农一网副总经理王兴林认为,电商能使购物营销和渠道透明,但也存在着耗资巨大,农民不上网等问题。农资行业是服务型行业,互联网思维应该更加人性化。对于电商的物流问题,王兴林指出,农药是技术服务行业,经销商不能扔,通过建立工作站转型,既解决了技术服务和物流配送问题,也解决了信任问题。

 

  农药行业不仅要实现行业内部转型,还要实现“互联网+”,互联网加的是产业,背后还是产品。曹承宇认为,全程解决方案为农药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非农业用药成为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展现无限商机。

 

  “农资电商不仅仅是把农药放到网上卖,农药是一种药品,离不开良好的植保服务。另外,农民现在都是通过经销商买农药,等收获以后再付钱,是一个赊销的形式,农资电商如何解决这个支付问题,如何对农民的偿还能力进行评估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张华说。

 

  但是,农资电商是否能做呢?什么时候做?对此,张华提出,农资电商平台现在还不是时候,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大数据的问题。农化行业如果能够实现客户终端需求的共享和大数据实时分析,不但能够减少制造环节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产能浪费,让企业能够将有效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技术升级和科技研发,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进一步提供技术、金融、销售等增值服务,提高品牌含金量。

 

  据了解,不少农药企业看到未来无人机植保喷洒服务的诱人前景,早就注意到并探索这一新产业模式,试点率先转型提升农药产业,率先进行无人植保飞机喷洒服务的可行性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青山绿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明站指出,无人机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未来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并且能让年轻人重拾对农业的信心,“飞防”市场前景无限。南京艾津植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申伟指出,随着土地规模化促使农业效率上升,农业机械化将成为主流,无人机趋势值得关注,作为农药企业要跟随主流趋势走,“人、机、药”的结合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认为,要注重农药和机械的结合,“飞防”要做从操控到防效,再到适用的药剂的全面考虑。

 

农药快讯, 2015 (22): 21-22.

tag: 跨界  草甘膦  飞防  电商  高峰论坛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621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