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草莓要严防灰霉病的发生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 更新时间:2016-12-20 点击量:1138

  近年来,随着设施草莓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种植年限的增加,病虫危害也日益成为栽培中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灰霉病在一些栽培区已成为冬春季节的主要病害,种植如果在11月以后阴雨天气多,草莓棚室内湿度偏高,十分有利于灰霉病病菌的繁殖和侵染,造成草莓种植区灰霉病的发生和危害有逐年重发之势,其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到40%,值得引起注意。

 

  症状识别  灰霉病可侵害草莓的果实、萼片、果梗、叶片和叶柄等多个部位,但主要侵染花器和果实。花器感染病菌后,在萼片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斑点,并向子房及幼果蔓延,最后使幼果软化腐烂;果实感病后,初在柱头上呈现水渍状,发展成淡褐色斑,向果内延伸,使果实湿软腐化,易脱落;叶片发病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部分病斑有轮纹,最后蔓延到整个叶片,导致叶片腐烂、干枯。叶柄和果柄在高湿条件下发病,初显褐色斑,后扩大并生灰色霉层,叶片和果实萎焉干枯。一般由感染病菌的花瓣脱落到叶柄处引起发病。

 

  侵染循环  草莓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危害的。病菌从植株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引起发病,然后蔓延到其它部位,草莓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散落的花瓣都会成为侵染的重点。该病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最低4℃,最高32℃;分生孢子在13.7~29.5℃均能萌发,但以在较低温度时萌发有利;最适宜相对湿度92%~95%。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现已发现,几乎所有的草莓灰霉病越冬菌源均来自病残体上附着的菌丝体。春季条件适宜时菌丝体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湿度适宜时附着在植株上的分生孢子长出芽管,通过植株的伤口、气孔侵入。病菌喜低温高湿环境,遇到春季倒春寒、连阴天和光照不足的天气,棚室内空气湿度长期处于90%以上,栽培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氮肥用量过大,土壤粘重,多年连作的地块草莓灰霉病就会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和健株栽植。一般以宝交早生品种为好,移栽时植株苗应达到4~5张叶片,茎短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② 加强栽培管理。棚室内最好采用深沟高垄栽培,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适量施用化学氮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避免果实与湿土接触,控制病菌侵染。摘除老叶,及时疏掉无效果和病果。注意控制棚室内的田间湿度和温度,草莓进入花期后,白天棚温应控制在25℃以上,夜间控制在12℃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控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在草莓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花、病果、病叶,拔除重病株。有条件的最好实行轮作,与水稻实行2~3年轮作效果更好。③ 药剂防治。一是土壤消毒。棚室草莓定植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干细土按1∶20的比例充分搅匀后,每亩撒施100公斤耕入土壤中,效果很好。二是发病初期可以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花期和坐果期为防治重点。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施佳乐(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速克灵(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扑海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年来不少草莓种植区反映,病菌对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生产上应考虑合理轮换农药,一种农药在一个地方最好不要连续多年使用,而应及时轮换使用农药,可以与唑醚·氟酰胺、嘧菌环胺、咯菌腈等防治效果好的新农药交替喷雾防治,特别是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效果好。如绿色和有机栽培的草莓,可选用每克含1,000亿活孢子的枯草芽孢杆菌

 

  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800~1,500倍液,或竹醋液200~400倍液等喷雾防治。棚室保护地栽培草莓,每亩用20%腐霉利烟剂80~1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分5~6处放置,在傍晚点燃闭棚过夜,每隔7天熏烟1次,连熏2~3次,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避免农药喷雾造成棚内湿度过高的缺点,方法简便省力,但要避开花期,而且要防止一次性用量过大,以免产生药害。

 

农药快讯, 2016 (23): 51.

tag: 灰霉病  棚室草莓  多抗霉素  腐霉利  异菌脲  唑醚•氟酰胺  咯菌腈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8016.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