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8月10日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分析,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在单双混栽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曲病中等发生;稻瘟病在山区、半山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晚稻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控形势严峻,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高度警惕,立即行动起来,抓住关键时期,切实做好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责任落实。晚稻生产是我省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各地要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要严格执行“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病虫防控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技术指导到位。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向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当好领导的参谋,充分发挥行政推动在病虫防控组织发动、指挥协调、督查指导等方面的作用。要强化应急管理,根据病虫防控的实际需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努力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强监测预警。晚稻重大病虫受气候、回迁虫源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地区间、田块间病虫情况发生差异大,各地要加强系统调查,严密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动态,在病虫发生关键时期要加大调查的广度和频次,准确掌握区域内水稻重大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分类指导防控工作。要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按时上报病虫发生防控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采取发送手机短信、印发防治技术明白纸、农民信箱、“浙江植保在线”手机APP、召开防治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到位率。
三、抓好科学防控。各地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实际,落实综合防治措施。要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抓住关键时期,指导科学用药。一是抓住防治关键时期,突出防治重点。当前我省晚稻陆续进入孕穗至抽穗期,是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籼型杂交稻要在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主治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关注二化螟、细菌性病害和稻瘟病;籼粳杂交稻要抓住全田10%~20%剑叶叶片完全抽出这一关键节点用药,重点防治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关注二化螟和细菌性病害。单季晚粳稻要掌握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用药,主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关注稻飞虱。单双季混栽区要特别关注二化螟的防治。沿海稻区要关注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二是科学选用防治药剂,提高防控效果。防治褐飞虱选用吡呀酮+烯啶虫胺与呋虫胺等轮换使用,停止使用吡虫啉和噻嗪酮;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及其混配制剂,在二化螟对酰胺类药剂已产生抗性地区选用甲氧虫酰肼与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混配制剂;预防稻曲病和防治纹枯病选用苯甲•丙环唑、戊唑•嘧菌酯、咪铜•氟环唑、嘧菌•氟环唑等;预防穗颈瘟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吡唑醚菌酯等;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霉酮、噻唑锌、噻菌铜等。
四、强化技术指导。当前是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派出精干力量分赴田间地头,做好分类指导。针对重发区域、重点病虫和问题突出的地方,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对植保服务组织、粮食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确保防控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保障晚稻丰产丰收。
五、确保用药安全。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意识,不推荐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要加强安全用药宣传,严格农药使用管理,合理安排防控作业时间,加强劳动保护,防止生产性中毒事故发生。在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时,切勿盲目加大用药量,尽量做到水稻齐穗以后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对于必须防治的,要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农药快讯, 2017 (17):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