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申请以及农药登记是农药市场发展的方向标。我国农药登记产品多,三大类产品趋于平衡和稳定;次新产品的田试申请和登记数量增多,不过,当家产品仍可与其平分秋色;新产品登记数量逐年递增,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双酰胺类杀虫剂以及水稻田除草剂等成为市场开发热点。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袁善奎副处长在“第十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泰禾论坛)”上作了题为“农药产品登记特点分析及新品种药效评价”的报告。袁处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农药登记及田间试验申请总体趋势、近5年新农药登记情况、新农药品种药效评价以及药效管理思考等。
截止2014年底,我国共登记农药31,813个。其中,杀虫剂12,241,杀菌剂7,741个,除草剂7,288个,植物生长调节剂690个,杀鼠剂134个,卫生用药2,353个,其他1,366个。杀虫剂占比最大,为38.5%;其后为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占24.3%和22.9%。
2011—2014年间,我国农药田间试验批准数量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4,093个增至2014年的5,467个。不同类别农药产品结构趋于稳定,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占比分别为33%、31%、36%。刚过专利保护期的次新产品的田试申请较为集中,如噻虫嗪、呋虫胺、五氟磺草胺和吡唑醚菌酯等2014年田试申请数量分别达106、105、83和73个。显示次新产品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从2013—2014年登记产品和田试批准产品数量前10位农药品种来看,当家品种和次新品种平分秋色。既有吡虫啉、阿维菌素和吡蚜酮等当家品种,又有噻虫嗪、呋虫胺和五氟磺草胺等次新品种;同时,混剂产品的权重增加,约占田试批准产品数量的1/3。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趋于环境友好和省工省力,缓释粒剂、微囊悬浮剂等申请试验产品显著增加。另外,苗床处理剂因内吸性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施药方便、减少大田用药次数等优点,其市场开发备受关注。如防治水稻立枯病的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等。
袁处长认为,种子处理剂未来市场潜力较大。种子处理剂因施药精准、省工省时等受到市场热捧,同时也符合农业部提出的农药减量使用的要求。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新颖、高效的种子处理剂,如拜耳的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先正达的44%氟唑环唑胺悬浮种衣剂等。
生物农药的登记数量增长较快,发展潜力也不容小觑。其中,农用抗生素占据了较大权重。袁处长希望开发更多的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天敌生物等生物农药。
从登记作物来看,水稻、棉花等大宗作物登记产品的数量最多,尤其是水稻登记产品占比高达22.1%。
袁处长说,在2011—2015年的5年里,我国登记了120个新农药,新农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杀虫/杀螨/杀螺剂30个,杀菌剂48个,除草剂31个,植物生长调节剂4个,卫生用药7个。期间,登记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农药品种共15个。其中,杀虫剂6个:丁虫腈、呋喃虫酰肼、四氯虫酰胺、氯溴虫腈、硫氟肟醚、环氧虫啶;杀菌剂8个:唑胺菌酯、丁吡吗啉、氰烯菌酯、氯啶菌酯、酚菌酮、氟唑活化酯、苯醚菌酯、氟醚菌酰胺;除草剂1个:单嘧磺酯。
另外,袁处长还对7个杀菌剂、9个杀虫剂、4个除草剂等农药新产品进行了药效评价。他总结道,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菌剂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开发的热点产品,这些产品结构新颖、杀菌谱广、生物活性高;在杀虫剂中,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成为开发热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新药增多;而除草剂中,水稻田除草剂仍为研发热点,同时,玉米和大豆田新产品也颇受关注。
最后,袁处长还提出了我国农药使用过程中的两大顽症:超范围使用和超剂量使用。他指出,未来药效管理应该向着强化药效资料内容、探索延伸使用制度和提高试验数据质量等方向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农药快讯》第22期。欢迎订阅2016年《农药快讯》和《现代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