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稻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 预计发生面积9.7亿亩次
作者: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 更新时间:2018-08-06 点击量:966

  2018年7月10~11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吉林松原召开了中晚稻病虫害和秋蝗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水稻主产区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栽培条件和气候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发生面积9.7亿亩次。其中,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和西南东部稻区、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下游稻区、二化螟在江南和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虫害发生面积6.4亿亩次;纹枯病在南方大部分稻区、稻瘟病在西南北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局部稻区偏重发生,病害发生面积3.3亿亩次。

 

1  早稻和单季中稻前期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上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在南方稻区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58亿亩次,同比减少2.5%。其中,虫害发生2.66亿亩次,同比增加0.4%;病害发生9,171万亩次,同比减少10.1%。发生特点如下。

 

  稻飞虱总体中等发生,轻于上年。其中,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偏轻发生,华南中东部和西南稻区中等发生,华南西部偏重发生,局部漏防田块大发生,全国累计发生面积9,273万亩次,同比减少8.2%。据各地监测,今年稻飞虱迁入期较上年偏早,与常年接近,其中,西南、长江中游稻区比上年偏早3~14天;但迁入峰次数少,迁入虫量低。据全国病虫测报网304个水稻站点监测统计,截至7月5日,稻飞虱迁入总量为近5年最低值,同比减少44.1%,比近5年均值减少56.5%;局部稻区迁入虫量高,如湖北迁入总量同比偏多88.6%,比近5年均值偏多73.9%。田间虫量总体偏低,西南稻区局部偏高。其中,华南和江南稻区前期田间虫口密度低,中期增长快,后期因及时防控,田间虫量明显低于上年同期;长江中下游稻区百丛虫量一般低于300头;西南单季稻区虫量较高,同比增加45%~50%,滇南、黔北、渝南、川南等地局部田块超万头,漏防田块出现“冒穿”现象。

 

  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重于上年。其中华南早稻区中等发生,广西沿海局部早插田大发生,全国累计发生面积4,333万亩次,同比减少8.9%。据全国病虫测报网304个水稻站点监测统计,稻纵卷叶螟4月下旬开始迁入我国华南沿海,迁入峰期较上年偏早10天左右,迁入虫量前少后多,截至7月5日,迁入总量同比增加2.2%,比近5年同期减少5.3%。其中,西南北部、江南及长江中下游稻区迁入量同比明显偏高,如福建、湖南、江西同比增加35%~60%,江苏、重庆、四川是上年同期的5~7倍。田间幼虫量高于上年同期,卷叶为害略重于上年,卷叶率一般低于5%,高的11%~24%。

 

  二化螟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其中,江南稻区偏重发生,全国累计发生面积8,780万亩次,同比增加2.4%。二化螟冬后田间基数高,比上年同期增加20%~30%;灯下蛾峰早、蛾量大,据全国病虫测报网304个水稻站点监测统计,截至7月5日,灯下诱蛾总量同比增加34.2%,浙江、湖南分别是上年同期的2.5倍、2倍;田间虫卵量大,危害较重,枯鞘株率一般为2%~8%,高的为11%~15%,枯鞘丛率一般为7%~14%,湘中南、赣南局部高达30%~100%。

 

  稻瘟病在南方早稻区前轻后重,总体偏轻、局部偏重发生,全国累计发生面积1,102万亩次,同比减少20.7%。前期叶瘟总体轻于上年,桂东局部稻区发生较重,病叶率高达15%~30%,个别田块出现黄矮坐蔸现象;后期穗颈瘟发生重于上年,病穗率一般为0.1%~4%,江南个别田块病穗率高达50%~75%。

 

  纹枯病在华南、江南早稻区偏重、局部大发生,轻于上年,全国累计发生面积6,489万亩次,同比减少12.0%。前期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纹枯病轻发生,5月下旬开始降雨偏多,纹枯病进入流行盛期,病情发展快,田间为害重,病丛率一般为13%~38%,高的为45%~7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和江南稻区总体偏轻发生,呈回升态势,病丛率一般为1.1%~2.4%,个别中稻田高达20%~30%。全国累计发生面积27万亩,同比减少25%。

 

2  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水稻虫害:预计稻飞虱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2.75亿亩次;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70亿亩次;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江南和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5亿亩次;三化螟在华南稻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00万亩次;大螟、稻瘿蚊、稻秆潜蝇、粘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5,100万亩次。

 

  水稻病害:预计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其中,西南北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稻区存在偏重流行的风险,发生面积6,600万亩次;纹枯病在南方大部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85亿亩;稻曲病在江南中东部、西南北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东北南部稻区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600万亩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南方稻区总体偏轻发生,华南、江南局部稻区存在偏重流行风险,发生面积400万亩次;水稻白叶枯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2,900万亩次。

 

3  预测主要依据

  当前病虫基数具备中等以上发生条件。稻飞虱在华南、江南中稻和西南单季稻区上升速度快,虫卵量较高,百丛虫量一般为600~1,400头,百丛卵量一般为200~1,300粒。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和西南稻区虫卵量是上年同期的2倍,亩幼虫量一般为1,600~3,500头,亩卵量一般为1万~2万粒。二化螟在华南北部、西南北部和江南稻区残虫量较高,亩幼虫量一般为800~1,100头。稻瘟病在南方稻区发病点多面广、发病品种多,纹枯病常年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西南和江南稻区毒源比较充足,据华南农业大学检测,华南、江南稻区多个监测点白背飞虱带毒率为2%~5%,可为中晚稻发生提供有效毒源。

 

  种植制度及水稻品种对病虫发生总体有利。我国华南、江南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利于水稻迁飞性害虫和螟虫辗转为害;长江中下游稻区单季稻生育期不整齐,为水稻迁飞性害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条件,延长了为害期,同时增加了稻瘟病、稻曲病易感生育期与阴雨天气的相遇几率,利于水稻病虫害发生。当前,中晚稻品种以优质高产、粗杆大穗、密粒型为主,在高水肥的栽培方式下,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繁殖;另外,主栽品种抗病水平虽然较前2年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部分品种抗性退化或丧失,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流行。

 

  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南东部、江南东南部、西南北部、东北等地,有利于上述稻区水稻迁飞性害虫的迁入繁殖和水稻流行性病害的发生蔓延。此外,今年夏秋季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2~3个,对我国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有利于该区域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也增加了“两迁”害虫发生的不确定性,易造成局部稻区集中为害。

 

农药快讯, 2018 (14): 42; 32.

tag: 中晚稻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纹枯病  稻瘟病  病虫情报  发生态势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076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