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以来,我省沿江、苏南、丘陵及淮北局部地区褐飞虱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迁入峰,与本地虫源叠加,田间虫卵量明显上升,部分田块卵量显著高于去年和常年,与大发生的2005年同期相近。9月18日前后田间虫卵将进入卵孵高峰期,正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生产上要强化监测,切实做好褐飞虱的防治工作,确保控制危害。
发生动态 一是迁入量大,峰期持续时间长。8月底以来苏南、沿江、丘陵及淮北局部地区出现明显补充迁入虫源,峰期单灯累计虫量大多在100~500头,9月1~11日累计迁入虫量溧阳251头、吴江1275头、扬中1241头;目前苏南、沿江地区峰期仍在持续,迁入期已持续10多天。二是田间虫卵量高。9月10日前后系统调查,沿江、苏南地区田间百穴卵量大多在2000粒以上,其中金坛19050粒、丹阳20999粒;百穴虫量苏南、沿江及丘陵地区在2000头以上,大多列2005年以来的第三至第四位,武进达47920头,列2005年以来第一位。系统田短翅型成虫百穴虫量大多在20~300头,江都685头、武进1780头,占成虫量的60%以上,苏南、沿江及淮北局部地区占90%以上。大田普查,百穴卵量在500粒以上,苏南、沿江地区高的田块在3万~5万粒。目前田间虫卵已开始大量孵化,预计9月18日前后将出现卵孵高峰。
防治意见 据气象预报,9月中下旬我省雨水少、温度高,十分有利于褐飞虱的繁殖和危害,预计苏南、沿江地区部分田块将达大发生程度。生产上要高度重视,确保将褐飞虱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9月中下旬对褐飞虱达标田块及时开展防治,虫量高、虫态不一致的田块宜将长效性药与速效性药混配使用,成虫量大的田块可选用长效性药。对准水稻基部喷药,加大水量,确保防治效果。粮桑混作区,要协调好治虫和养蚕的矛盾,确保蚕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