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这一在农业领域基本家喻户晓的优秀除草剂,自从201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入“2A”类致癌物之后,便开始了搞笑的“风波”旅程……
1 搞笑的草甘膦“致癌”风波
列入“2A”类致癌物,即意味着草甘膦对人“很可能”致癌,一些国家便开始质疑并禁用这一全球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除草剂。然而,把草甘膦列入“2A”类致癌物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领导机构,即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一起经过重重研究,于2016年5月又得出了“草甘膦不大可能致癌”的结论。一个权威的国际组织上下两级间出现相左的重磅结论,那么,草甘膦到底致不致癌呢?在吃瓜群众作为坊间笑料的同时,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却展开了不断地研究。结论也一个个地出炉。比如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2017年3月表示“草甘膦不致癌”,加拿大卫生部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于同年4月表示草甘膦不具有遗传毒性,不大可能会给人类带来致癌风险,草甘膦在膳食中的残留量也不会给人类带来健康风险。紧接着的2017年5月,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也表示草甘膦不太可能对人类造成致癌危害,支持ECHA的研究结果。同年12月,美国环保署(EPA)也得出了“草甘膦不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结论。
2 草甘膦“致癌”风波的影响,真不搞笑
然而,虽然一个个国家和相关组织出来“辟谣”,但有“越辟谣越信谣”的感觉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以至于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始禁止或限制使用草甘膦,未禁用国家也在不断严格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如欧盟,虽然考虑到草甘膦“高效、广谱、低毒,甚至安全”等特点,早在欧盟境内上使用许可到期前的2017年11月,便投票表决在欧盟的使用期延长5年,可以应用到2022年12月。但是,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对草甘膦残留量进行了审查评估之后,于2019年9月建议将茶叶等153种农产品中的草甘膦残留限量值从0.1~50 mg/kg降低至定量限0.05 mg/kg,直接把原来最低的残留限量值降低50%。持续发酵的草甘膦致癌“风波”,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拜耳收购的孟山都在2019年间接连吃了3场除草剂农达(草甘膦)致癌的官司,且均以巨额赔偿的败诉收场。而这些败诉的官司,继续加剧着草甘膦“致癌”风波的发酵。
3 对我国农药行业的影响
据预计,欧盟将大概率会接受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建议,并适时调整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而法、德等欧盟成员国,采取禁止或限制使用草甘膦的行动,也已开始计划或启动实施。那么,如果欧盟接受这一建议,其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调整后,我国目前与欧盟一致或更为严格的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除谷物、干豆和油料以外,绝大部分植物源产品上的残留限量标准,都将不再符合欧盟的标准。然而,据国际贸易中心Trade Map数据库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草甘膦登记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产品中,茶叶、柑橘及其制品出口欧盟年贸易额较大,分别达到了1.25亿和1.1亿美元。其次苹果、梨和大米及甜玉米,以及这些产品的相关制品,也均对欧出口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如此看来,在我国登记于51个作物的1 400多个产品,且长年处于出口霸主地位的草甘膦,未来命运如何?或许可能真没有坊间笑谈般搞笑了。所以,我们在“吃瓜”笑谈的同时,也要密切跟踪全球草甘膦管理政策变化,特别是向欧盟、泰国、越南等支持禁用草甘膦的国家和地区有出口业务的草甘膦生产者和农产品的种植者,一定在持续关注的同时,并适时调整自己生产与种植管理水平,或者出口策略。有条件的研究机构,也要加强这一常规产品的研究,包括草甘膦替代技术的创新,为其在我国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而相关部门,也要尽可能地深入参与国际食品法典(CAC)针对蔬菜、水果、茶叶等我国优势出口产品中,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推动CAC标准等相关国际贸易制度完善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未来可能的风险,确保农药行业及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农药快讯, 2021 (4):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