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野燕麦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敏感性差异显著
作者:刘 刚
更新时间:2012-04-23
点击量:1294
为明确不同野燕麦种群对2种同属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的敏感性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杂草鼠害生物学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研究人员近期采用整株生物测定与种子生物测定法,分别检测了河南、湖北、江苏3省共11个野燕麦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2种测定方法获得的野燕麦种群对2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基本一致。整株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野燕麦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金水闸野燕麦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敏感性最高,其GR50值(有效成分)分别为2.46、3.65克/公顷,而辉县野燕麦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敏感性最低,GR50值(有效成分)分别为15.00、23.12克/公顷,其余野燕麦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的敏感性介于金水闸种群与辉县种群之间。种子生物测定结果与整株生物测定结果趋势一致,但表现出的敏感性略高。
研究还发现,部分野燕麦种群不仅对精噁唑禾草灵不敏感,而且对从未接触过的新除草剂炔草酯同样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研究人员因此建议,在制定除草剂轮用策略时,必须选用杀草谱一致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除草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田杂草的治理效果,减缓抗药性杂草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延长优秀除草剂品种的使用寿命。 (刘 刚)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