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搏农采 农彩以何中 浅谈农资政府采购风
作者:崔亚
更新时间:2012-07-02
点击量:1866
谈及农资政府采购,不妨将应运而生、正风生水起、又众口争论的农资政府采购简称为“农采”,也不妨视推行农资政府采购的初衷期待呼之为“农彩”,意即“三农中彩”,将各方努力从事、共同实践的农资政府采购过程视如搏彩。
农资政府采购最开始是农药作为应急物资被地方政府归入采购名录,用来防治突然暴发的自然灾害、虫害;后来演变到对贫困地区的化肥、种子等一系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物资的政府补贴,这种形式的补贴是政府扶贫措施的一种;再后来就演变到了2011年秋收大单,直至2012年农资“一喷三防”的数十亿的井喷农采。农药、种子、化肥,该有的不该有的似乎都纳入了各地地方政府的采购名录,好一派农资人集体恐慌的镜头。
面对农资政府采购风起云涌,固然引发诸多问号,但最根本的应该是三问。即农资政府采购是短期行为,还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常态?农资政府采购给谁带来利益?农资政府采购风如何应对?
农采成常态
农采是政府支农的常态。因为农采是与往年及今年的国家两会关于惠农优农以及大力支持和发展农业的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是贯彻“三农”政策的举措。农采是大势所趋,将是今后我国相当长时期内的政府常态行为。主要理由是:农业是国家的命脉,不可或缺,不容懈怠,国家方针政策就是振兴农村,反哺农业,扶助农民,推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技专业化、绿色化。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特别是再次强调“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农采对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大量的政府资金投入到统防统治,推广植保社会化服务,稳定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最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长治久安。
支持农采,扩大农采的形势非常大好,如此形势,从国家舆论到法律文件,从党政会议到基层讨论,从从政纲领到百姓呼声,都无法怀疑,无法否认,应该群体认同,共同确认。
强农惠农富农旌旗奋
公开公平公正蛋糕分
农采最终实现的是“农彩”,参加农采的相关方依据游戏规则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分享其果。无论我国开始的农采这个过程是多么艰难曲折,达到最佳境地将是多么长久,搏彩各方演绎的故事是多么精彩,明星人物、悲剧人士农采中遭遇是多么耀眼或多么令人惋惜,但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始终将高强度推进。其主要理由是:中国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民的身份在转换,农业生产正迈向现代化。如今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服务农业生产的植保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生存土壤亟待来自政府的农采,需要适应耕地流转后的统防统治,需要适应专业化植保队伍有高效果、低残留、高效率喷洒、低用量、低农本的环保型绿色化农药、农肥的统购统施。
在实施农采的链条运转中,国家政府是驱动力源头,制订政策,下拔支农计划,政府的各级地方农林机构是牵头组织、发标部门,基层农技部门是操作手,都属于义务服务,农资厂家是亮资质、凭产品、靠服务、碰运气等竞标供货,经销商是竞标服务,凭网络资源、现场条件,具体代理厂家供药或提供现场施药。各级财政部门及其认定的招标代理机构汇集相关资源,包括专家在内凭服务收费。农采的终端,最低层的广大农民朋友或先或后,或多或少,或单家独户,或编组成片,或参加合作社,或全免得到农资,或半价低廉得到农资,或自主施用农资,或享受免费施用,或优惠施用,诸多状况不一而足。总而言之,我们广大农资朋友不用怀疑国家的不断增强的支农资金,农采的一批批物资都会用在农田中,不应该出现农采农资被倾倒抛弃现象,不存在大量农资终究遭闲置浪费的可能。
大家质疑最多的是农采这个过程是否公开、公正,农彩的感觉何时普遍确立。
政府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农用物资,这个过程有规定的跟踪和监督,这是政府的职能,也是群众的权利。只有政府监督的职能全面地严格履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权利积极实施,才有农民普享中彩,支农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合法中标,农林、财政局部门忠实履职令人中意的可能,才可以确保各地区粮食丰产丰收,赢得中国粮食安全,国富民强,民族复兴。
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各级财政和农业部门根据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通过招投标办法签订农用物资集中采购合同,选择信誉良好、质优价廉、服务完善的供货企业,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并及时送到农户手中。
各级财政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加强资金监管,严明执法执纪,确保农用物资及时分发到户。
江河奔流,泥沙俱下。不规范的农资政府采购招标行为,被揭露的幕后交易有行贿受贿、串标抬标、随意开单分包,对关系户无原则降低门槛、对中标物资降格以求,默认中标物资以次充好,即或交货数目不准、耽误农时也听之任之,不予追究等现象。一些地区农采一线操作人员心术不正,欺下瞒上,分配不公,伪造农田数量、冒充农民套取,截留变卖的资金中饱私囊,这些案例都已经发生了,还正在发生着,难怪被大家指责着。犯奸作科者的行径污染了“农采”空气,违背着国家支农政策,离间着干群关系,玷污着党和政府形象。
经了解有些地方政府的农采物资,部分农民拿到后没有施用到庄稼,有的被拿去换酒换钱,甚至用作赌资,使政府农采没有发挥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
一项新制度从酝酿到实施总会磕磕绊绊,我们不应总是求全责备,从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相信“农采”会愈来愈规范,全社会都来关注农采,相关方各自做足内功,各显神通,让从事者在共同的规则下各得其所。相信在觉醒的农资大众面前,在严密的组织监督下,为非作歹、营私舞弊、渎职枉法者终将伸手被捉,原形毕露,受到党纪国法制裁,在农采中栽跟头。他们这类人私欲的一时得逞,终将付出丧失自由、自毁前程、毁灭家庭的沉痛代价。一旦在农采这样事关农民利益的高风险岗位上受到制裁的人都是咎由自取,令人痛恨,被人唾弃,没人怜惜。
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何应对中国农资市场的变革?如何在农采中更胜一筹?对此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对愈刮愈烈的农采风,我们只需顺势而为、借力发展。在农资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只有推波助澜、扬帆挺进。在新的农资平台上,我们只能调整心态,强身健体,勇于角力,积蓄能量,汇聚资源,凭创新、靠团队,形成核心竞争力与强者争,与先进同行比,参与一个又一个“政府采购招标”,赢取一笔又一笔农采中标大单,从而巩固并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作为农资政府采购投标单位,最根本的要求是要立足诚信,提供合法可靠的资质,最基础的条件是优质让利的产品及服务,最加分的优势是同行领先品牌,最可靠的支撑是对政府招标的快速的应急响应。
大浪淘沙,沐风沥雨见彩虹。我国农资政府采购持久健康推行的结果,必定是创名牌的农资生产企业、农资经营单位游刃有余,顺风得雨;而长期寄生农资市场的假冒伪劣农资制造者、销售者则难以登上规范经营合法竞争者的大雅之堂,从而丧失越来越多的忽悠农民的市场。产生这样的情形对“三农”有利,对正版合法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政府富民惠农形象提升更不用说。
先声才夺人,农采抢头彩,农采成农彩,需要拼搏。广大农民、支农企业真正得到政府支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收益,得到各方面普遍的认可,分享中彩喜悦还需共同努力,还要假以时日的验证。
农采新平台蕴藏机遇,这对创名牌者来讲就是难得的良机,对没有竞争力的跟随者来讲就是危险。农资人企图“等靠要”,回到计划经济环境早已不可能。要求农采中利益均沾,轻松参与农资竞争已成奢望。所有农资人若要继续角逐农资市场,必须自己来转身,自发跃上政府农资招投标平台,参与竞争,参与拼搏。世上绝没有救世主,有的只能是凭实力。农资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早日行动。
农采对净化农资市场功不可没。那些靠不正当竞争混迹在农资市场的人不仅跨不了政府采购的门槛,就是曾经被欺骗的经销商、农民也会在农采中识破他们的玄机,抛弃他们的产品,令他们的制假售假、傍名牌伎俩失去使用机会,进而早日关张大吉,停止危害农资市场。
相信有眼光的支农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都会很快明白中国的“农资政府采购”将是常态,只有拥有品牌实力、具有科技含量产品、提供超常规技术服务、建立起高效应急生产服务体系的支农企业才可能在农采搏战中胜算,才会争取一次又一次中彩机会,获得一笔又一笔正当竞争的回报,赢得一个又一个发展的良机。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