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春夏季节蔬菜上常发病害之一。由于气温较高,棚内通风不良等原因,极易造成该病害的发生。白粉病多发生在植物生长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以危害茎秆。6~7月是黄瓜、甜瓜等瓜类作物的高发期。
1 白粉病的主要症状
白粉病在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杆次之,果实受害较少。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病叶黄枯,导致瓜秧枯死。
2 病原菌
世界上已报到能引起瓜类白粉病的真菌分3属6种,均属于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引起我国瓜类作物白粉病的病原属于白粉菌属(Erysiphe)和单囊壳属(Sphaerotheca),黄瓜白粉病菌为菊科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scearum)和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两种病原的地理分布不同,前者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黑龙江等;后者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辽宁、广西、四川等地区。
3 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点
(1)寄生能力强
白粉病菌为专性寄生菌,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可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到寄主植物内部。
(2)分生孢子发达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别发达,在叶片表面见到的“白色粉末”即为白粉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在温湿度条件合适时,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进寄主表皮细胞之间,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细胞的营养。
(3)分生孢子的形成与萌发对环境的需求不同
白粉病在分生孢子形成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时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因此,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4 主要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间对白粉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研究表明,白粉病的抗性与霜霉病的抗性是一致的,抗霜霉病的品种一般也兼抗白粉病。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办法。
(2)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注意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叶及病残体,集中销毁,减少田间病原数量;作物早期和快速生长期,注意平衡施肥,补充钙肥,对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有显著效果。注意田间湿度,防止忽干忽湿。
(3)棚室消毒
种植前进行高温闷棚或者药剂熏蒸消毒。药剂熏蒸可用硫磺粉,注意在熏蒸结束后,第二天需要及时通风,然后再进行定植等后续操作。
(4)轮作
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轮作,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5)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进行喷药防治。目前常用药剂有硫磺、福美双、代森锰锌等硫制剂;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咪鲜胺等咪唑类杀菌剂;十三吗啉等吗啉类杀菌剂;醚菌酯、肟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
选择用药时要注意不同药剂对瓜类作物的安全性以及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如三唑类易出现药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易出现抗药性等。
农药快讯, 2018 (14):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