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论与综述
-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发进展 (Ⅰ)
作者:仇是胜 ,柏亚罗摘要: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 (SDHI) 杀菌剂历经3 代,有18 个品种上市或即将上市。尤其是第3 代8 个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的问世,有力地带动了SDHI 类杀菌剂市场的迅速发展。介绍了SDHI 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和专利概况,逐个陈述了它们的应用与市场,总结了该类产品的抗性情况及产生机理,并展望了SDHI 类杀菌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酰胺类杀菌剂;研究开发;应用;市场;抗性 -
+ 研究与开发
- 以肉桂油为溶剂的溴氰菊酯水乳剂研究
- 氰烯菌酯的合成方法改进
- 悬浮剂粒径分布及研磨工艺研究
- 20%噻唑锌悬浮剂的研制
- 四氟醚菊酯的合成
- 噻苯隆的合成方法改进
作者:杨利,赵明明,王智,张保华摘要:研制以肉桂油为溶剂的5%溴氰菊酯水乳剂配方,探究其最优加工工艺。以水乳剂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出5%溴氰菊酯水乳剂最优配方为5%溴氰菊酯、20%肉桂油、4%乳化剂33#、2%乳化剂601P、3%丙二醇、0.1%有机硅消泡剂,水补足至100%。以微量点滴法对5%溴氰菊酯水乳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其对甜菜夜蛾4 龄幼虫的LC50 为3.982 mg/L。
关键词:溴氰菊酯;水乳剂;肉桂油;配方作者:曹庆亮,周 健,马海军摘要:以苯甲腈、氰乙酸乙酯等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缩合反应2 步合成氰烯菌酯。通过提纯,产品质量分数达到95.0%,总收率大于72%。改进后的方法与原方法相比,线路缩短,易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氰烯菌酯;合成;提纯作者:李彦飞,郭勇飞,管清帅,张小军摘要:悬浮剂制备中普遍使用砂磨机作为研磨设备。通过改变研磨介质的直径、珠料比以及砂磨时间等工艺参数,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的百菌清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的粒径分布,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悬浮剂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磨机中使用锆珠作为砂磨介质时,选用粒径较小的锆珠、适当的珠料比和足够的砂磨时间均可以得到粒径分布较窄的悬浮剂产品。
关键词:悬浮剂;锆珠;砂磨机;粒径分布作者:魏晓林,李俊,魏方林,朱国念摘要:介绍了20%噻唑锌悬浮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加工工艺,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进行筛选,确定了优化配方。制得的20%噻唑锌悬浮剂经低温和热贮稳定性试验,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悬浮率>95%,有效成分分解率<1.0%,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要求。
关键词:噻唑锌;悬浮剂;加工;配方作者:贺书泽摘要:优化反应条件,以四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硼氢化钾、硫酸二甲酯等为原料,经还原和醚化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2,3,5,6-四氟-4-甲氧甲基苄醇,该中间体再与2,2,3,3-四甲基环丙烷甲酰氯发生缩合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四氟醚菊酯。以四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计,3 步总收率为76.7%,产品质量分数超过96%。该路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适合工业生产。
关键词:2,3,5,6-四氟-4-甲氧甲基苄醇;四氟醚菊酯;合成作者:于春红,王凤潮摘要:以氨基乙腈盐酸盐、亚硝酸钠和硫化氢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环合等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5-氨基-1,2,3-噻二唑,再与苯基异腈酸酯缩合得到噻苯隆。以氨基乙腈盐酸盐计,合成总收率54.8%,产品质量分数达到98.9%。
关键词:噻苯隆;氨基乙腈盐酸盐;亚硝酸钠;合成 -
+ 农药分析
- 18% 2 甲·双氟悬浮剂超高压液相色谱分析
- 8%七氟菊酯微囊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
- 肟菌酯和啶氧菌酯农药标准物质的研制
作者:杨淑娴,唐慧敏,徐成辰摘要:建立一种同时分析双氟磺草胺和2 甲4 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仪,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C18 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20 nm 波长下对18% 2甲·双氟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双氟磺草胺和2 甲4 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0.003 和0.240,变异系数分别为0.46%和1.3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3%和99.24%。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以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关键词:双氟磺草胺;2 甲4 氯;超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作者:胥亚云,仲苏林,吴建兰,曹新梅,曹雄飞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 (体积比86∶14) 为流动相,使用Eclipse XDB C18不锈钢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DAD),在225 nm 条件下,定量测定8%七氟菊酯微囊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标准偏差为0.041,变异系数为0.50%,平均回收率为99.4%。
关键词:七氟菊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作者:魏玉海,林童,苏姗姗,余涛,戴达勇,李莉,赵青,曾阳摘要:利用制备液相色谱对肟菌酯原药和啶氧菌酯制剂进行纯化,得到的标准物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UPLC-PDA) 和质谱 (MS) 结合标准品对照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并进行了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最终以8 家实验室合作定值的方式确定所制标准物质的量值。
关键词:标准物质;肟菌酯;啶氧菌酯;量值 -
+ 环境与残留
- 乙草胺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
- 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测定中组分分离问题探讨
- 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柑橘中的虱螨脲、灭幼脲和氟啶脲
作者:行艳景,尚战峰,谭辉华,李雪生,曾东强摘要:采用GC-μECD 法测定了乙草胺在甘蔗植株、茎秆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用乙腈提取,PSA 和碳纳米管净化。结果表明:当乙草胺在植株、茎秆和土壤中的添加浓度在0.005~0.5 mg/kg 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84%~95.54%、81.96%~99.40%和80.91%~95.7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7%~5.20%、1.75%~5.50%和1.11%~2.24%。乙草胺在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7~3.2 d 和8.0~8.7 d。乙草胺在甘蔗植株、茎秆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05 mg/kg、<0.005 mg/kg 和0.010~0.099 mg/kg。
关键词:乙草胺;甘蔗;土壤;残留;消解动态作者:田丽梅,孙志勇,向 明,杨叶昆,宋春满摘要:探讨了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测定中的组分分离问题。DB-35 色谱柱适合分离更多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组分,六氯苯与七氟菊酯的出峰顺序会随载气压力而变化。氯氰菊酯与氟氰戊菊酯难以完全分离,溴氰菊酯与四溴菊酯则完全重合,须以质谱确证。
关键词: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分离作者:张月,林靖凌,吕岱竹,韩丙军摘要:建立了柑橘中虱螨脲、灭幼脲和氟啶脲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 分析方法。试样采用QuEChERS 法前处理,UPLC 分析。结果表明:在0.05~0.50 mg/kg 添加水平时,3 种农药的回收率在82.5%~100.0%之间,相对标准差为0.3%~4.3%。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 mg/L,3 种农药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能满足柑橘中3 种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柑橘;虱螨脲;灭幼脲;氟啶脲;超高效液相色谱 -
+ 农药应用
- 芒果炭疽病菌对噻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 7.5%鱼藤酮油剂防治蔬菜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 10 种药剂对柑橘采后酸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 6 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示范防治效果的研究
- 0.007 5%芸苔素内酯AS 对小麦的生长调节作用和增产效应
作者:杨石有,周慧珍,王娟,张贺,刘晓妹,蒲金基摘要:为研究芒果炭疽病菌对噻菌灵的敏感性,在未使用或较少使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芒果种植区采集获得83 株单孢菌株,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噻菌灵的敏感性,并以其EC50 平均值(1.154 0±0.164 1) mg/L 作为敏感性基线,评价了120 株芒果炭疽菌株对噻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对噻菌灵的EC50 值为0.18~9.23 mg/L,平均值为 (1.890 6±1.632 2) mg/L,最大EC50 值是最小EC50 值的51.3 倍,共检测到6 株低抗菌株,占总菌株的5.0%。不同地区和采集部位的芒果炭疽菌株对噻菌灵的敏感性不同。芒果炭疽病菌对噻菌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噻菌灵在生产上仍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性,存在潜在的抗性风险。
关键词:芒果炭疽病;噻菌灵;敏感性作者:杨兰英,刘艳芝,王淑霞,段成鼎,马井玉摘要:采用7.5%鱼藤酮油剂800, 1 000, 1 200 倍液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菜青虫。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3, 7 d,7.5%鱼藤酮油剂800 倍液处理区校正防效分别为67.0%、88.6%、83.8%;1 000 倍液处理区校正防效分别为74.1%、86.8%、81.2%;1 200 倍液处理区校正防效分别为63.3%、80.0%、77.3%。其中7.5%鱼藤酮油剂800, 1 000 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1 200 倍液的防治效果稍差。
关键词:7.5%鱼藤酮油剂;蔬菜菜青虫;田间防治效果作者:熊宇,向妙莲,陈 明,陈金印摘要:为了筛选出防治酸腐病菌的有效药剂,为防治柑橘采后酸腐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 种化学药剂对酸腐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肟菌酯毒力最强,EC50 为0.038 5mg/L;其次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EC50 为0.104 2 mg/L。毒力最弱的是吩胺霉素,EC50 为73.112 5 mg/L。肟菌酯、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咪鲜胺效果较好。
关键词:柑橘酸腐病菌;毒力测定;杀菌剂作者:耿 跃,周奋启,康晓霞,袁林泽,陈银凤,徐蕾摘要:为了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剂,对生产上常用的6 种药剂进行了示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0 d,6 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病指防效在46.08%~93.14%之间。240 g/L 噻呋酰胺SC 150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150 g/hm2 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在90%以上,持效期长。20%井冈霉素AF 375 g/hm2 的防效为85.95%,该药剂成本较低,可以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与240 g/L 噻呋酰胺SC、75%肟菌·戊唑醇WG 交替使用。75%戊唑·嘧菌酯WG 150 g/hm2 药后30, 50 d 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在纹枯病轻发年份可考虑使用。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杀菌剂;示范;防治效果作者:戴爱梅,陈志,吐鲁达洪,乌兰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评估芸苔素内酯对小麦的生长调节和增产效应。在冬小麦灌浆初期喷施0.007 5%芸苔素内酯AS 337.5 mL/hm2+15%三唑酮WP 1 200 g/hm21 次,小麦不会产生药害,可显著增强小麦的抗倒伏性,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14.34%;与98%磷酸二氢钾1 200 g/hm2+15%三唑酮WP 1 200 g/hm2处理相比,可明显降低生产成本。0.007 5%芸苔素内酯AS 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宜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芸苔素内酯;小麦;生长调节;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