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论与综述
- 邻苯双酰胺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实验数据撰写对农药专利申请的重要性
- 植物抗虫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 2014年我国农药标准发布概况
- 微胶囊的缓释性及在农业应用中的安全性
作者:邹骆波,尹振东,王玉婷,欧阳贵平摘要: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且高效、低毒,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等特点而成为杀虫剂研究开发的热点。概述近5年来邻苯双酰胺类杀虫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双酰胺类;杀虫活性;研究进展;综述作者:曹猛猛,时钢印,安 欣摘要:发明的技术效果在农药申请创造性的考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介绍了农药领域几类典型专利申请中需要的数据,根据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现有技术需要添加或提交实验数据。
关键词:农药;专利;保护;撰写;实验数据作者:王学军,陈满峰,葛 红,缪亚梅,汪凯华,顾春燕摘要:主要介绍了植物抗虫性的主要机制和遗传基础,对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抗虫性遗传改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虫性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与展望。
关键词:植物抗虫性;遗传改良;综述 -
+ 研究与开发
- 高分子乳化剂在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的应用
- 5.5%戊唑·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田间防效
- 啶磺草胺的合成概述
- 昆虫生长调节剂环虫腈的合成研究
作者:陈福良,张 磊,贾伟娜,黄桂珍,尹明明摘要:选用高分子乳化剂,采用反相法制备环境友好、新型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指标。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的优选配方为:5%高效氯氟氰菊酯、4%二甲苯、4%环己酮、3%共乳化剂丙三醇、2.5%高分子乳化剂N-300、2.5%高分子乳化剂G-200,自来水补足至100%。其优选配方在室温、冷贮、热贮下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水乳剂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经激光粒度仪测定油珠颗粒粒径,结果表明,水乳剂物理稳定性与颗粒大小及粒径分布密切相关。与光散射技术测定的稳定性参数比较,粒径小的水乳剂稳定性参数小,两者结果一致。
关键词:高分子乳化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粒径;跨度;稳定性参数作者:侯建宇,许勇华,胡冬松,陈 杰摘要: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法,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成膜剂等的筛选,获得5.5%戊唑·氟虫腈悬浮种衣剂优化配方,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5%戊唑·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表现出较好的防效。采用药种质量比1∶200~1∶100进行小麦种子包衣,对小麦全蚀病防效为74.25%~83.93%,对小麦蛴螬防效为82.77%~86.11%,对蚜虫防效为83.91%~90.23%,小麦增产率为16.63%~18.32%。
关键词:氟虫腈;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配方;田间防效作者:钱日彬,张大永摘要:啶磺草胺是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总结了啶磺草胺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和具体合成方法。啶磺草胺主要有2条合成路线,其中之一是由关键中间体2-氨基-5,7-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a]嘧啶与2-甲氧基-4-三氟甲基-3-吡啶磺酰氯进行反应得到。
关键词:啶磺草胺;除草剂;三唑并嘧啶磺酰胺;合成方法作者:王学成,苏文杰,朱建民摘要:报道了环虫腈合成新工艺。以双氰胺钠和丙二腈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和环合反应制备2-氯-4,6-二氨基嘧啶-5-腈,再与环丙胺进行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环虫腈,3步反应总收率大于64%,产品质量分数99%以上。环虫腈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确认。
关键词:昆虫生长调节剂;环虫腈;合成;双氰胺钠 -
+ 农药分析
- 氯菊酯原药在玉米油中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0%乙羧·氟磺胺水剂
作者:张继伟,冯文英,闫 竣,张 博,杨建丽,刘小青,赵旭明摘要: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氯菊酯原药在玉米油中溶解度的方法。使用XDB-C18反相色谱柱和可变紫外波长检测器,以乙腈+甲醇+水(体积比70∶20∶10)为流动相,在流速为1.0 mL/min,21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20℃时,氯菊酯在玉米油中的溶解度为 218 g/L。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9,标准偏差为3.54,变异系数为1.62%,平均回收率为99.83%。
关键词:平衡溶解度;氯菊酯;玉米油;高效液相色谱作者:高 森,高立明,王广成摘要: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C18色谱柱,以联苯为内标,甲醇+乙腈+0.3%磷酸水溶液 (体积比35︰40︰25) 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0%乙羧·氟磺胺水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和乙羧氟草醚的回收率分别为99.52%~100.75%和99.21%~100.14%,变异系数分别为0.30%和1.1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6。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分析;内标法 -
+ 环境与残留
- 王铜在人参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研究
- 咪鲜胺在小麦田中的残留消解与膳食风险评估
作者:许允成,崔丽丽,杨丽娜,刘 畅,高 洁摘要:研究了人参和土壤中王铜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加入浓硝酸和高氯酸加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检测。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30%王铜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2 700 g/hm2时,王铜在人参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3 d和9.4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当30%王铜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1 800~2 700 g/hm2,施药次数为1~2次,收获期人参和土壤中王铜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1.093 5~1.232 7 mg/kg和0.339 9~0.649 4 mg/kg。30%王铜悬浮剂用于防治人参黑斑病,最高有效成分用量为1 800 g/hm2,生长期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8 d。建议王铜在人参(干)中的MRL值为50.0 mg/kg。
关键词:人参;王铜;残留动态;最终残留;原子吸收光谱作者:乔 琳,侯红敏,朱爱东,刘俊龙,刘惠敏摘要:优化并建立了咪鲜胺及其最终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在麦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于2013—2014年研究了咪鲜胺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收获的麦粒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当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210~315 g/hm2时,咪鲜胺在植株、土壤中的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2.45~8.76 d、2.83~8.76 d。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麦粒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的最终残留量小于0.05 mg/kg,但不同收获期的小麦对人体具有不同的膳食安全风险。
关键词:咪鲜胺;代谢物;残留;消解动态;膳食风险;评估 -
+ 农药应用
- 不同化学药剂对水稻叶瘟的田间防效
- 不同方法测定7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室内毒力的比较研究
- 2种新型水稻浸种剂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陈银凤,耿 跃,康晓霞,周奋启,袁林泽,徐 蕾摘要:为筛选防治水稻叶瘟的高效药剂,选用7种常用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施用1次,药后8 d,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效为70.6%,速效性较好。药后16 d,30%三环·氟环唑悬浮剂防效为71.7%,高于其他药剂,持效性较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以及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在57.7%~66.4%之间;40%氟环·稻瘟灵悬浮剂、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
关键词:水稻叶瘟;杀菌剂;防治效果作者:付群梅,智通卫,沈 娟,任玉英,芦昕婷,吕 龙摘要:采用Potter喷雾法、盆栽喷雾法和根内吸法测定7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药剂对褐飞虱室内毒力结果比较一致,均以烯啶虫胺的毒力为最高,吡蚜酮和毒死蜱毒力较低。Potter喷雾法操作方便,最适合于对褐飞虱室内活性的筛选,但药后调查时间不宜太长。
关键词:褐飞虱;方法比较;毒力测定作者:于建成,潘 登,宋立妹,张军民摘要: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比较了2种新型水稻种子处理剂12.5%戊·氟·杀螟丹WP和12.5%戊·咯·杀螟丹WP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的1 000~1 200倍液,在15~25℃下浸渍水稻种子36~72 h,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90%~100%),且对水稻种子萌芽和成苗较安全;在8℃下浸种10 d仍对种子发芽安全,对恶苗病防效较高。2种药剂对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于16%咪鲜·杀螟丹WP、5.5%二硫氰基甲烷EC和20%氰烯·杀螟丹WP的防效。
关键词:水稻浸种剂;恶苗病;防治效果;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