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论与综述
微胶囊释放机制概述
作者:马 涛,孙 哲,张小军摘要:控制释放在保护药物免受内在或外界条件的影响,提高药物有效利用率,延长持效期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微囊化是控制释放的一种有效途径,微囊化技术多种多样,微囊化所用壁材也不尽相同,伴随的微胶囊释放机制亦各不相同。文中对几种微胶囊控释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对探索高功效、智能化微囊化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微囊化;控制释放;释放机制;综述 -
+ 创制与生测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研究
含双酰肼的芳氧苯氧丙酸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作者:王 刚,郝泽生,杨辉斌,单忠刚,陈宣明,吕 亮,李 斌摘要:以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原甲酸三乙酯为起始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9个吡唑酰胺类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确证。初步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TM-1、TM-5、TM-6在400 mg/L质量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 Speer)有优异的抑菌效果。
关键词:吡唑酰胺;新化合物;抑菌;合成;构效关系作者:杨子辉,田 昊,张 莉摘要:以喹禾灵等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结构为基础,合成了3个含双酰肼的芳氧苯氧丙酸类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除草活性表明,在15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其中2个新化合物对单子叶杂草看麦娘、棒头草等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达到80%。
关键词:芳氧苯氧丙酸类;双酰肼结构;新化合物;合成;除草活性 -
+ 研究与开发
氟丙嘧草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40%叶菌唑·戊唑醇水乳剂的研制
烟嘧磺隆中间体2-氯-N,N-二甲基烟酰胺合成新方法
不同剂型液体农药的密度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郭正峰,陈 霖,英君伍,杨辉斌,李 斌摘要:氟丙嘧草酯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非选择性脲嘧啶类除草剂,2001年上市。以5-氨基-2-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并与2-羟基异丁酸烯丙酯的钠盐发生酯化反应,得到5-氨基-2-氯苯甲酸(1-甲基-1-烯丙氧羰基乙)酯(M-3);该中间体与3-(3,3-二甲基脲基)-4,4,4-三氟巴豆酸乙酯进行环合后,进一步经N-甲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目标化合物和部分中间体的结构经1H NMR和LC-MS确证。苗后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氟丙嘧草酯对百日草和苘麻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在9.4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对二者的防除效果分别为100%和65%。作者:陆学云摘要:对溶剂、乳化剂等进行筛选,确定40%叶菌唑·戊唑醇水乳剂优化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该水乳剂产品质量稳定,热贮14 d后,分解率<5%,各项指标符合水乳剂的要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叶菌唑·戊唑醇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优异。
关键词:叶菌唑;戊唑醇;水乳剂;配方;防效作者:钟劲松,薛 谊,王文魁,徐 强,蒋剑华摘要:报道了制备烟嘧磺隆中间体2-氯-N,N-二甲基烟酰胺的新方法。以2-氯-3-三氯甲基吡啶为原料,在90~100℃条件下,滴加二甲胺水溶液,控制反应液pH值为8~9,经一步反应合成2-氯-N,N-二甲基烟酰胺。产品质量分数在99%以上,反应收率达到98.5%。该制备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2-氯-N,N-二甲基烟酰胺;烟嘧磺隆;2-氯-3-三氯甲基吡啶;合成;新方法作者:张 博,黄文耀,冯文英,张继伟,范 娅摘要:介绍了液体农药4种密度测定方法及其特点,选择水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样品进行密度测定,比较不同测定方法的差异,分析了液体农药密度测定的适宜方法。
关键词:液体农药;密度;测定方法;比重计;密度瓶 -
+ 农药分析
15%阿维·螺虫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异丙隆及其间位异构体、邻位异构体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陶 婧,王金芳,徐 妍,潘 静,高敬雨,刘润峰,东 琴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选用ZORBAX SB-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对15%阿维·螺虫悬浮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螺虫乙酯标准偏差分别为0.084和0.180,变异系数分别为2.69%和1.4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和99.72%。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与准确度高,可同时快速测定阿维菌素和螺虫乙酯含量。
关键词:阿维菌素;螺虫乙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作者:李彦飞,范东升,黄华树,张小军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35 nm波长下对2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吡唑醚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5和0.030,变异系数分别为0.45%和0.30%,平均回收率均为99.7%,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1.000 0。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作者:孙益峰,陈 杰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相结合,对异丙隆及其间位异构体、邻位异构体进行分离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1,相对标准偏差为0.19%,平均回收率为100.11%;间位异构体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9,相对标准偏差为2.26%,平均回收率为97.05%;邻位异构体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 5,相对标准偏差为5.02%,平均回收率为97.61%。
关键词:异丙隆;异构体;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析 -
+ 环境与残留
虫酰肼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毒死蜱在温室和露地番茄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作者:王 旭,于福利,王素琴,王玉萍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研究了虫酰肼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并用定点法对其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虫酰肼在苹果中的回收率在94.4%~10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3.6%;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93.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1.1%~2.6%。虫酰肼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16~4.63 d和4.81~5.77 d,急性膳食风险和慢性膳食风险商值均小于100%。虫酰肼在苹果上施用的质量分数建议为100~133.3 mg/kg,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关键词:虫酰肼;苹果;土壤;最终残留;消解动态;风险评估作者:王丽梅,马 刚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毒死蜱在露地和温室番茄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在露地番茄中降解半衰期为4.4~5.1 d,在温室番茄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3~4.5 d。48%毒死蜱乳油按推荐有效成分用量450 g/hm2喷施2~3次,药后7 d露地和温室番茄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24~0.27 mg/kg和0.36~0.39 mg/kg。
关键词:毒死蜱;残留量;消解动态;温室;露地;番茄 -
+ 品种介绍
除草剂环磺酮应用研究与开发进展
作者:顾林玲,汪徐生摘要:环磺酮(tembotrione)是拜耳公司开发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自2007年上市以来,其全球销售额总体上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环磺酮2015年全球销售额为2.3亿美元,2016年全球销售额为2.1亿美元,2010—201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3%。本文概述了环磺酮的理化性质、合成路线与专利状况等,并重点介绍其发展历程、应用及市场概况。
关键词:环磺酮;除草剂;HPPD抑制剂;市场;应用;进展 -
+ 农药应用
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和瓜蚜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
10种杀虫剂对花椰菜田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作者:王 彭,曲春鹤,黄大益,林冠华,刘叙杆,黄正谊,Lakshmipathi Srigiriraju,Luis Gomez,谢 磊,任 璐摘要: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原药对桃蚜和瓜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8 mg/L和1.70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和瓜蚜的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4.2倍和2.0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平均防治效果为82.0%~96.0%。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和瓜蚜,是农业生产上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之一。
关键词:氟啶虫胺腈;桃蚜;瓜蚜;杀虫活性;田间药效作者:姚焕钊,王立光,张富荣,李兴东摘要:为了评价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苗情和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对纹枯病的防效较好;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较好;在田间出苗率方面,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 g/L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影响最大。
关键词:纹枯病;蚜虫;药剂拌种;苗情;防效作者:王品舒,岳 瑾,袁志强,王泽民,董 杰,杨建国,张金良摘要:采用喷雾法,研究了8种生物源杀虫剂、2种化学杀虫剂对花椰菜田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50~66.7 mg/L、150 g/L茚虫威EC 51.7~68.2 mg/L、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46.2~60 mg/L、1%苦参碱SL 21.3~30.3 mg/L、5%桉油精SL 106.4~125 mg/L处理,药后1 d的防效在73%以上,药后7 d的防效为90%~98%。上述5种杀虫剂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轮换药剂在花椰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菜蛾;花椰菜;杀虫剂;防治效果;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