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论与综述
-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四大类杀菌剂市场概况及前景展望
- 粗析2009—201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的杀虫剂品种
- 二维码在中国农药行业中的应用
作者:严 明,柏亚罗摘要:概述了三唑类、其他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等四大类重要杀菌剂的市场概况,近来年的发展走势及未来的前景展望,并对各类杀菌剂中市场份额较大或(和)市场增长较快的品种分别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其他唑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市场;应用;前景展望作者:张一宾摘要:本文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陈燕玲撰写的“2014年世界杀虫剂市场概况”(见《现代农药》Vol.15,No.2)一文的补充。并对2009—201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的杀虫剂较大品种予以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杀虫剂;年均增长率;>10%;品种;分析 -
+ 创制与生测
- 乙唑螨腈的合成及其杀螨活性
- 3-(2,2,3,3-四氟丙氧基)吡唑酰胺类新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
作者:李 斌,于海波,罗艳梅,吴鸿飞摘要:乙唑螨腈(SYP-9625)是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创制的新杀螨剂,对哺乳动物和非靶标生物低毒,对害螨具有优异防效,具有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重点对乙唑螨腈的合成方法、生物活性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乙唑螨腈以对叔丁基苯乙腈为起始原料,经缩合、酰化反应制得,对朱砂叶螨成螨、若螨、螨卵均具有优异的活性。
关键词:乙唑螨腈;新杀螨剂;合成;杀螨活性作者:李焕鹏,许良忠摘要:以氯虫苯甲酰胺为先导化合物,在其吡唑环上引入四氟丙氧基,合成出6个吡唑酰胺类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并对其杀虫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0.05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氯虫苯甲酰胺。
关键词:吡唑酰胺;新化合物;合成;杀虫活性;四氟丙氧基 -
+ 研究与开发
- 絮凝-Fenton氧化预处理灭多威生产废水的研究
-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水分散性能研究
- 83.1%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配方研究
- 2-(2-氯苄基)-2-(1-氯环丙基)环氧乙烷的合成
- 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
作者:贾亚婷,王 玮,耿士文,孙延霜,蓝惠霞,王晓红,张 恒,李军训摘要:采用絮凝-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灭多威农药生产废水。考察聚合氯化铝(PAC)和FeSO4 2种絮凝剂的处理效果,发现FeSO4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PAC。当FeSO4质量浓度为34.2 g/L,废水pH值为7时,絮凝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达35.2%。后续Fenton氧化的最适条件为:H2O2与Fe2+物质的量之比为5∶1、30% H2O2加入量30 mL/L,pH值3,反应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76.8%。絮凝-Fenton氧化法CODCr总去除率达到85.0%。
关键词:灭多威;废水;絮凝;Fenton氧化作者:杜少芳,刘金龙,薛小连,马瑞燕,荆小院摘要:在成功制备了β-环糊精与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包合物基础上,采用平衡法和浊度法测定了β-环糊精与Z8-12:Ac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水分散性。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包合物溶解度为0.790 0 g/L,Z8-12:Ac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0.049 4 g/L。该包合物可在水中形成较稳定的乳浊液,在pH值为8时静置12 h,包合物乳浊液的相对分散量可达57.94%,Z8-12:Ac在水中的分散量为0.375 9 g/L。
关键词:β-环糊精;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包合物;梨小食心虫;水分散性作者:石伟山,张 龙,朱光飞摘要:对83.1%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配方进行研究,并考察了该配方对不同原药的适应性。试验发现,润湿分散剂WP453、聚羧酸盐ST669与抗絮凝剂三聚磷酸钠、载体白炭黑的加入能够提高83.1%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的悬浮率,解决制剂变色和絮凝现象,且该配方适用于不同来源的原药。所制制剂杀螺效果较好。
关键词:83.1%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润湿分散剂;抗絮凝剂;配方;杀螺效果作者:曹燕蕾摘要:报道了丙硫菌唑中间体2-(2-氯苄基)-2-(1-氯环丙基)环氧乙烷的合成方法。以1-氯-N,N-二甲基环丙基甲酰胺和邻氯氯苄为原料,经格氏反应制备2-氯苄基-(1-氯环丙基)酮;后者再与硫叶立德试剂反应得到相应的环氧化物。
关键词:丙硫菌唑中间体;2-(2-氯苄基)-2-(1-氯环丙基)环氧乙烷;2-氯苄基-(1-氯环丙基)酮;合成作者:徐 妍,王 佳,张金鑫,马 超,高敬雨,东 琴,潘 静,刘世禄摘要:通过流点法确定分散剂种类,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制备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样品,并开展田间防治玉米大斑病的药效试验。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的优化配方为:10%吡唑醚菌酯、20%戊唑醇、2.5%润湿分散剂Atlax G-5000、0.12%黄原胶、4%丙三醇,水补足至100%。所制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80, 210 g/hm2时,对玉米大斑病防效分别为85.03%和88.80%。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筛选;玉米大斑病;田间防效 -
+ 农药分析
- 40%哒螨·螺螨酯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37%丙炔氟·丙草悬乳剂的气相色谱分析
- 丙森锌测定方法的改进
- 水体中代森锰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作者:曲鹏晶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在240 nm波长下对40%哒螨·螺螨酯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分析方法下,螺螨酯和哒螨灵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5,标准偏差分别为0.034和0.040,变异系数分别为0.11%和0.4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5%和99.51%。
关键词:螺螨酯;哒螨灵;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作者:潘 静,徐 妍,马 超,高敬雨,东 琴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37%丙炔氟·丙草悬乳剂中的丙炔氟草胺、丙草胺进行同柱分析和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中丙炔氟草胺、丙草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6,标准偏差分别为0.06、0.21,变异系数分别为2.84%、0.5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5%、99.03%。
关键词:丙炔氟草胺;丙草胺;气相色谱;分析作者:嵇 华,沈 磊摘要:采用改进的滴定法,对丙森锌原药进行测定。方法以硫酸代替氢碘酸,以乙酸锌替代标准方法中的乙酸铅、硫酸镉,以EDTA二钠替代EDTA四钠。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相关性好,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159,变异系数为0.226%,回收率为100.1%。
关键词:丙森锌;滴定法;分析;改进方法作者:林 琎,孙 欣,杨 松,慕 卫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样中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在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EDTA-2Na溶液中先转化为代森钠,再与碘甲烷发生甲基化反应,然后以乙腈-磷酸水为流动相,选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在272 nm波长下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0.09~45 mg/L范围内,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0.88%~93.44%,相对标准偏差为2.22%~3.58%。该方法操作便捷、准确,适用于水体中常量和微量代森锰锌含量分析。
关键词:代森锰锌;检测;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改进方法 -
+ 环境与残留
- 叶菌唑在小麦中的最终残留研究
- 35%丙噁·丁草胺EW水稻移栽后使用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作者:徐炜枫,闫晓阳,刁春友摘要:为了评价叶菌唑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性,开展了叶菌唑在小麦中的最终残留量研究。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并采用液质联用测定叶菌唑在小麦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99。有效成分用量为540~810 g/hm2,施药2~3次,末次药后14, 21, 28 d,叶菌唑在小麦麦粒和植株中的最终残留分别为未检出至0.16 mg/kg,未检出至1.1 mg/kg。
关键词:叶菌唑;液质联用;小麦;最终残留作者:王会福,蒋尚军,方 辉摘要:为考察35%丙噁·丁草胺EW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2015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35%丙噁·丁草胺EW、35%丙噁·丁草胺EW+20%氟酮磺草胺SC水稻移栽后使用对稻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两处理对稻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均为100%,且对水稻安全。35%丙噁·丁草胺EW生产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35%丙噁·丁草胺EW;20%氟酮磺草胺SC;防效;安全性;水稻 -
+ 农药应用
- 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初探
- 几种新型药剂防控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评价
作者:谢松华,陆邢峰,杨凌峰,周 浩,易红娟为探讨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2016年采用氰烯菌酯等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多·酮可湿性粉剂在齐穗期或扬花初期施用防效无显著差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用的效果较在齐穗期施用的效果好,病穗率防效分别为69.84%、64.47%,病指防效分别为79.24%、75.60%。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氰烯菌酯;防治效果作者:朱新云,施慎年,丁维东,蒋晓平,王 芹摘要: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选用7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率10%)和第1次药后5 d分别用药,48%甲硫·戊唑醇SC 1 500 mL/hm2、25%吡唑醚菌酯SC 900 mL/hm2、17%唑醚·氟环唑SE 750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225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且促生长、防早衰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不同药剂;田间防效;安全性